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高瓴、红杉间接联姻“造”biotech新贵,一火爆靶点全球进度第二,仅次安进

对于仍处于初创阶段、尚未拥有商业化产品的中小规模创新型药企而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依靠整合并购实现升级转型,逐渐向头部靠拢,不失为未来获得资本青睐的出路。 本文最先刊于《E药经理人》杂志2020年10月刊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是当前最具

对于仍处于初创阶段、尚未拥有商业化产品的中小规模创新型药企而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依靠整合并购实现升级转型,逐渐向头部靠拢,不失为未来获得资本青睐的出路。

本文最先刊于《E药经理人》杂志2020年10月刊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是当前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之一。从投资市场来看,自2015年国家级部门发布一系列的医药研发政策红利背景下,国内生物医药行业不论是投资笔数还是投资金额都开始大幅增加。2015-2019年,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笔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36%、投资金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8.29%。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
但近年来跨国企业在国内医药市场的强势布局,加剧着国内生物药企之间在技术、市场及人才方面的竞争。 
然而,当前阶段我国医药产业市场结构仍然不尽合理,对于更多仍处于初创阶段、尚未拥有商业化产品的中小规模创新型药企而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依靠整合并购实现升级转型,逐渐向头部靠拢,不失为未来获得资本青睐的出路。在这方面,创胜集团走在了前面。
01 1+1>2的逻辑
2019年1月,医药圈被一则两家药企合并的重磅消息刷屏:成立于2013年的迈博斯生物与成立于2016年的奕安济世生物药业正式合并成立创胜集团。
公开资料显示,迈博斯生物是一家创新生物药发现、临床研究和商业化开发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重点关注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抗体治疗领域。已建立起由创新首仿或快速改进型抗体项目组成的产品管线,其拥有在研的10余个药物涉及肿瘤、眼病和肾病领域。
与迈博斯生物不同,诞生于2016年的奕安济世生物药业则主要从事设计和应用创新生物工艺技术,加速生物制剂的研发和生产。通过许可引进,此前奕安济世生物药业已获得数个同类首个下一代免疫治疗抗体项目在中国或全球市场的权利。
拥有强劲技术作为内生增长力的迈博斯生物与奕安济世,在资本资本市场也备受青睐。
公开信息显示,在合并成立创胜之前,迈博斯生物与奕安济世均完成了多轮融资,累计获得约1.6亿美元的融资。早在2015年,迈博斯生物便获得了礼来亚洲基金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8年5月获得4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礼来亚洲基金、King Star 资本跟投。而奕安济世则陆续完成了A轮、A+轮、B轮、B+轮共4次融资,募集资金6400万美元加4亿人民币,投资者包括礼来亚洲基金、Arch Venture Partners、淡马锡领投以及高瓴资本。
为何选择合并?钱雪明博士表示,两家企业合并成立创胜不仅是商业模式的革新,也是企业之间叠加优势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创新之举。钱雪明回忆起这段经历,依然感慨道:“我们在当时算开了个头。”
自1997年进入美国安进公司从事生物工程新药研发工作,2005年成为安进首席科学家;2010年回国出任盛诺基医药任研发总裁,2013年创立迈博斯生物,建立以突破免疫耐受屏障为基础的创新抗体开发平台并以此开发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新一代抗体药物……对于钱雪明来说,这一路走来最难的时候是2017年。“当时的一个重要项目,外包团队没有按时完成应有的进度,而我的团队需要完成的事情已经做完了。”钱雪明回忆起那段时间,依然感到“痛苦”,“我无法控制外包团队的进度,项目进行到一半,拖延的时间直接影响了药物研发的推进速度和最终价值,在生物医药的赛道上落后于人,甚至影响下一轮融资。”
正是因为这件事,让钱雪明萌生了寻求属于自己的外包团队的想法。“研发与工艺开发就好比我们的两条腿,其中一条腿被绑架,即使另一条腿想跑得快,也是不可能的。”钱雪明坦言。“现在国内很多公司只做研发与临床,CMC则是外包出去,这就导致往往在时间和成本上的不可控因素增多,在当前激烈的行业竞争下,如果不能保证速度,价值就会大打折扣。”钱雪明对此深有体会。
为何选择与奕安济世寻求合作甚至合并?钱雪明在采访中透露,他和奕安济世的共同创始人赵奕宁曾是一起在安进共事多年的伙伴,两家公司的多位高管也拥有在安进等MNC工作的背景,让他首先想到了奕安济世。除了相似的经历,迈博斯与奕安济世都志在建立更加强大的国际化企业,“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可以整合两家公司的长项,弥补各自的短板最终把企业规模做大,合并是最好的选择。”“当然,除了创始人的背景;产品、技术、能力的互补性之外,我们拥有很多共同的股东,这让我们的‘联姻’看起来更具优势。
02 “联姻”式合并之后
“经过一年多的磨合,我们的规模不断壮大,现在已形成了高效、全整合链、专注于大分子布局的全球生物技术公司。”合并之后的创胜,开启了其加速奔跑的脚步。
2020年初,创胜集团再获1亿美元的B+轮融资,累计获得总计 2.37 亿美元的融资。在如今资本向头部聚集趋势越发明显的时代,创胜缘何能够获得资本的持续青睐?
“人才是投资人非常看重的因素之一。创胜的团队是非常优秀的,除了创始人与多位曾在跨国药企工作高管之外,十余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是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专家。”钱雪明对此直言不讳,“我们有25%的员工来自跨国药企,高层员工都有超过20年的国际生物医药从业经历,拥有丰富的抗体临床从IND到BLA开发和获得FDA/EMA批准的经验。”
今天的创胜,整合了生物医药从研发到生产的全产业链,组成了目前中国领先的生物药研发生产团队。均衡的产品管线也是获得投资青睐的原因之一,创胜集团的开发管线涵盖肿瘤和经筛选的非肿瘤领域的十余个新药分子。“同时我们也在开发一些更新的产品,包括双抗和单抗,今后可以跟现有的产品合用,也可以成为有效的单个药物。”钱雪明介绍到,“除此之外,创胜还在一些成药性很高、市场较大但竞争相对比较小的领域如骨科布局了研发产品。”
完整的产业化平台,推动着创胜的持续发展。在平台建设方面,如今的创胜已经在工艺开发、技术转移/规模放大、GMP制造和申报等方面,围绕分子设计、流程设计、产品设计和制造工厂设计实现全面整合。“迈博斯与奕安济世合并之后,形成了一个非常高效的整合体,从研发、CMC、临床再到规模化生产。”钱雪明感慨到:“我们的TST001已在中美开展临床,目前为全球排名第二位的靶向Claudin18.2的治疗用抗体项目。这是自双方合并后,合作开发的第一个项目,从确定侯选药物到临床试验申请耗时不到 16 个月。”
置身于国内生物创新药发展的大环境中,不管是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出台,还是科创板的设立,都在不断鼓励创新。当前的中国医药产业已经进入了创新驱动的时代,资本市场格外看好创新药,“对我们这种专注创新研发并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公司来说,未来十年甚至更远的市场前景都是非常大的。”在钱雪明看来,这也是投资人持续看好创胜的原因。
随着药监部门鼓励支持国产创新药研发的政策不断颁布,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提速,药物创新成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进阶之路。随着进入创新药研发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赛道正在变得拥挤,如迈博斯生物与奕安济世一般的创新药企的合并,会成为未来生物医药领域的新趋势吗?
必须承认的是,合作已经成为药企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发展空间的重要渠道,合作共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投资人表示,未来中国的制药行业还会进一步整合,本土创新药企之间强强联合案例,会逐渐增多。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李芳晨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