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12种商业化产品,百济生猛!靠ADC惊艳全场,玩转授权引进,瞄准补体靶向疗法,荣昌、再鼎、万春、亚盛.....亮相JPM大会

经过魔幻的2020年的洗礼,仍处于新冠肺炎阴影下的中国创新药企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向世界展示自己?   2021年的摩根健康大会正在给世界以答案。   从2012年恒瑞、先声等中国医药上市公司或美股上市公司被JP摩根定向邀请参与路演单元,到2016年50家新兴市场公司中

经过魔幻的2020年的洗礼,仍处于新冠肺炎阴影下的中国创新药企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向世界展示自己?
 
2021年的摩根健康大会正在给世界以答案。
 
从2012年恒瑞、先声等中国医药上市公司或美股上市公司被JP摩根定向邀请参与路演单元,到2016年50家新兴市场公司中,中国企业占据60%,2020年会上专门设立“中国医药创新及研究发展”分论坛,中国创新药企大爆发在这里可见一斑,中国新药研发与国际接轨的心思也在这里体现,来自中国创新药企的声音受到的关注正在与日俱增......
 
今年的大会上,,百济、君实、信达、和黄医药、再鼎医药、传奇生物、均有参与。
 
整体来看,参与会议的中国企业主要分为四种:
一种是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平台型公司;一种是已经上市的公司,如百济神州、君实生物、和黄医药、德琪医药、万春;一种是成立不久的新兴药企,如补体新秀科越医药;还有一种是主打“互联网”概念的公司,如零氪科技。除了找项目、找合作、找平台之外,中国创新药企也开始在世界舞台展示自己,与国际接轨,崭露锋芒。
 
以下为部分企业会议演讲主要内容整理:
 
百济生猛:2021拟实现12种商业化产品
 
作为国内创新药企的领头羊,百济神州希望利用中国的优势,不是成为其它,而是“努力成为全球临床发展的首选合作伙伴。”这是已经成功将两款产品实现商业化的百济神州,在世界想要成为的样子。
 
2020年靠两笔巨额融资拿到近300亿元的百济,正在“野蛮生长”,一笔交易够买一个歌礼,2020年从Assembly公司引进ABI-H0731、ABI-H2158及ABI-H3733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该交易的首付款4000万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5亿美元,靠此交易站上2020年License in交易金额巅峰。
 
另外,百济还一边携手安进引入新品,一边22亿美元借道诺华实现PD-1产品出海。2021百济神州一出手即引发行业轰动。尽管拥有超过30种资产的丰富产品组合,包括10多个具有全球权利的资产和20多个具有中国/亚太地区权利的资产。百济神州仍需要给自己找更多的动力来源。
 

 

目前,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抗PD-1抗体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和BTK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共有四项获批适应症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安进战略合作授权的安加维(地舒单抗注射液)的一项获批适应症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另外百济与安进合作的产品还有Kyprolis(注射用卡非佐米)和Blincyto(注射用倍林妥莫双抗)。

百济神州在会上透露,2021年的关键节点事件包括,计划推进12种商业化产品;为替雷利珠单抗和泽布替尼争取多种商业化机会和报销机会;持续推进内部研发管线发展,如TIGIT抗体ociperlimab、Bcl-2抑制剂等。
 
再鼎:从授权引进到内部研发突破

成立6年来已经拥有21个在研管线资产,其中10个处于临床后期阶段,这或许就是再鼎模式的威力。

在2020年底到2021年初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再鼎医药先后与Cullinan Oncology、argenx公司和Turning Point Therapeutics达成战略合作,分别获得EGFR抑制剂CLN-081、FcRn靶向疗法efgartigimod和MET/SRC/CSF1R抑制剂TPX-0022在大中华区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再鼎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杜莹博士介绍,这三项资产均具有潜在的“best-in-class”或“first-in-class”特性,且针对在中国乃至全球均有大量未满足需求的疾病治疗领域。

在内部研发方面,再鼎也开始实现突破。再鼎采用多线并行的内部研发策略,通过中美两地的研发中心,优先布局与现有临床管线形成协同效应的疾病领域,目前7个内部开发资产拥有全球权利,主要集中在肿瘤和自体免疫领域。

再鼎透露该公司的目标是在2023年之后进入全新阶段——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

万春:两大系列产品管线,脱颖而出
 
2020年,历经10年默默耕耘的万春,以一个中美“突破性疗法”双认定和一项重大合作,在国内诸多创新药企中脱颖而出。
 
2020年9月,万春布林的First in Class药物普那布林获得中、美药监系统对其“突破性疗法”的认定,新药上市进入加速通道,普那布林有望成为30年来在重度CIN适应症治疗标准和临床获益上的首次突破。
 
2020年11月12日,万春医药子公司Seed Therapeutics(简称“万春Seed”)宣布与礼来签订开展研究合作和授权协议,共同研究开发一类通过靶向蛋白降解(TPD)而发挥治疗作用的新化学实体(NCE)。根据协议,礼来将向万春Seed支付总金额达7.9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其中首付款1000万美元。同时,万春Seed在合作期间从产品的净销售额中还可获得销售分成。此外,礼来再向万春Seed进行10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
 
2021年将成为万春医药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万春在会上表示。
 
目前万春打造了两大系列产品管线,一是免疫抗肿瘤的First In Class普那布林产品管线,未来至少有3个适应症获批;二是靶向降解致病蛋白的“分子胶”(Molecule Glue)研发平台,至少有3个靶点药进入临床阶段。随着普那布林在CIN、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以及普那布林与经典的放(化)疗和PD-1/PD-L1/CTLA-4等联用等众多适应症的获批上市,预期在2030年前中国市场规模超过100亿人民币/年,美国市场规模超过50亿美元/年。
万春的野心不止于此,万春透露,目前正在布局中、美市场营销体系,将来要发展成为一家国际最前沿创新药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球性制药公司。
 
君实生物:核心产品国际布局加速
 
君实生物的首个商业化产品特瑞普利单抗,也是我国首个成功上市的自主研发抗PD-1单抗,已于近期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 值得关注的是,君实对于该产品的国际化布局。
据了解,特瑞普利单抗正在全球开展覆盖10+个瘤种、30+项临床试验,目前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的1项突破性疗法认定、3项孤儿药资格认定,成为在中国本土已上市和在研的抗PD-1单抗中首个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产品,这意味着特瑞普利单抗有望成为在美国商业化进展最快的国产PD-1,具备全球化战略布局。 君实生物计划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布局包括肺癌在内的更多适应症上市计划。
 

2020年5月,君实生物与美国礼来制药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旨在加速JS016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研究和商业化。目前,由君实生物发起的JS016单药治疗新冠患者的国际多中心Ib/II期临床研究,以及由礼来制药发起的JS016联合疗法治疗新冠患者的II/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其中礼来制药于2020年10月初报告了联合疗法II期临床的积极期中分析结果:联合疗法在降低病毒载量、减轻症状、降低新冠肺炎相关住院和急诊治疗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疗效。
 
此外,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新”肿瘤药物JS004(BTLA),JS009,以及与海外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JS014(IL-21)也备受关注。
 
JS004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抗肿瘤抗BTLA单抗。研究发现,该产品尤在和抗PD-1单抗联合使用时,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疗效,扩大免疫治疗的受益人群。目前,JS004正在中国和美国同步进行临床试验。
 

JS009是一款以CD112R(PVRIG)为靶点的单抗药物。君实生物的副总经理姚盛博士是该靶点通路的机理发现人之一。临床前实验显示,JS009具有增强T细胞活化的优越能力,并且与公司管线上JS006(TIGIT)和JS001(PD-1) 联用时也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君实生物将于今年年底前递交IND申请。据了解,CD112R(PVRIG)目前在国际上属于新兴热门靶点。2020年12月,GSK与surface oncology就关于该靶点药物达成合作协议,交易金额超过8.15亿美金。
 
JS014是一款改良IL-21药物,临床前实验显示,JS014具有抗肿瘤效果,与JS001有协同作用。
 
亚盛医药:Bcl-2抑制剂APG-2575被寄厚望
 
临床批件33项,正在全球层面开展40多项临床研究,一年内获得美国FDA授予的9项孤儿药资格以及1项审评快速通道资格,该孤儿药资格数量为2020年单年全球第一,并创中国药企历来之最,是亚盛医药在会上展示的资本。
 
在2020年,亚盛医药递交了公司在中国的首个新药上市申请(HQP1351),并被纳入优先审评,这意味着这家研发型公司到有产品的公司又迈进一步。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表示,我们的全球创新的战略效应逐步显现。

作为全球领先的细胞凋亡通路新药研发公司,亚盛医药针对Bcl-2、IAP 及MDM2-p53 三条关键细胞凋亡路径推进5个在研品种进入临床阶段。
 
会上,杨大俊特别强调了其Bcl-2抑制剂APG-2575的有效性,一是在重要的有效性指标淋巴细胞绝对数(ALC)方面,3位高风险的入组患者在接受一个周期的治疗之后,ALC指标已经恢复正常的水平;二是在相较基线的淋巴结体积方面,可评估患者的变化非常明显。2020年12月,亚盛医药已公布APG-2575的最新临床进展显示:针对复发/难治CLL的临床研究已入组30多位患者,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可评估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70%。
 
荣昌生物:靠ADC惊艳全场
 
荣昌生物自上市之初就惊艳了全球资本市场。募资5.9亿美元,创立了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IPO募资最高纪录。
 
与通过香港“18A”章上市的医药公司不同,荣昌生物是目前唯一一个近期有两个创新药即将上市,并取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公司。其中,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已在中国提交上市申请,且被纳入优先审评。
 
2020年8月26日,CDE公示荣昌生物提交注射用纬迪西妥单抗(RC48,适应证为HER2过表达胃癌)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为国内首款提交上市申请的国产ADC,该产品针对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适应证还先后被FDA、CDE授予突破性疗法。
 
荣昌生物的RC48产品7个不同适应证都进入到临床阶段,成为国内ADC药企之最。
会上荣昌生物展示了其RC48的临床进展计划:
 

 
除RC48外,荣昌生物还开发了4种ADC候选药物,其中RC88处于临床开发阶段,RC108(c-metaDC)已经申报IND,RC118处于准备临床申报阶段。荣昌生物联合创始人房健民博士曾透露,其公司计划未来每年都有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ADC候选药物。
 
荣昌生物计划在2021Q1其RC18获得NMPA批准商业化,2021年RC48获得NMPA审批通过商业化。

目前,荣昌生物正在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一个单纯的研发型公司向综合型商业化公司转变,由一个区域性公司向全球化公司转变,由单纯的科技创新驱动到由技术、资本、市场等多元素驱动发展的转变。
 
和黄医药:抓好索凡替尼,为2024盈利而努力
 
和黄医药在会上重点介绍了4款处于早期临床阶段的在研药物,Syk 抑制剂HMPL-523、PI3Kδ抑制剂HMPL-689、FGFR 1/2/3/抑制剂HMPL-453、IDH1/2抑制剂HMPL-306。
和黄医药透露在2020/2021年内,和黄医药三款主要产品预计会有5项已提交的新药上市申请,以及8项注册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和黄医药的索凡替尼(surufatinib),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覆盖所有部位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瘤创新药,是和黄医药首个创新药,是使和黄医药从研发企业向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综合企业转变的重要关键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凡替尼已在中国获批治疗非胰腺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瘤(NET),其用于治疗晚期胰腺NET的新适应症申请也已获得NMPA受理。同时,和黄医药也已开始向美国FDA滚动提交索凡替尼用于治疗胰腺和非胰腺NET的NDA。
 
从2020年10月开始,和黄医药开始负责呋喹替尼后续的商业化进程。而为了索凡替尼的上市,和黄医药也建立了全新的肿瘤销售团队。此前,该公司曾透露,2024年开始盈利。
 
德琪医药:红杉、高瓴加持,ATG-010 冲锋在前
 
过去四年,德琪完成了3轮私募融资,并于2020年11月20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富达基金、贝莱德、红杉、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高瓴资本等均为基石投资人,是中国医药创新的新锐力量。
 
德琪医药自成立以来,已建立起拥有12款临床及临床前创新药物的产品管线,并在亚太地区取得11个临床试验批件。通过合作开发,其中6个产品已处于临床开发阶段,通过自主研发,其余6个产品正在加速推进至临床阶段。
 
德琪医药已在包括大中华区、韩国和澳大利亚在内多个亚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11个临床试验批件。其ATG-010 (selinexor)已在亚太地区提交了4个NDA(新药上市申请),用于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和/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据了解,ATG-010(selinexor,XPOVIO®)是同类首款且唯一一款口服型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SINE),也是首款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药物。根据德琪医药1月4日消息,公司已向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澳大利亚医疗用品管理局(TGA)和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部(MFDS)递交了ATG-010(selinexor,XPOVIO®)用于治疗rrMM和rrDLBCL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
 
科越医药:累计融资1亿美元,瞄准补体靶向疗法
 
成立于2017年的科越医药,至2021年1月已经累计融资了1亿美元。
 
这家生物技术公司在1月11日,才完成5350万美元B+轮1期融资,主要致力于开发治疗免疫介导疾病的补体靶向疗法。据了解,目前科越医药已建立了包括9个项目的产品管线。其中P014在2021年1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主要适应症为补体介导的肾脏疾病。
 

 

科越医药计划,在未来18个月,将三种补体靶向疗法推广至临床,重点治疗炎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
 
2020年12月,阿斯利康以394亿美元收购Alexion,业内认为,促使阿斯利康收购Alexion的背后,除了补充管线外,更多的是看中了Alexion在补体药物上的开发能力。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李妮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