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一年内融资超4亿美金,这家biopharma公司“后浪”生猛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资本市场上,生物医药行业备受关注。政策推动、市场准入放宽等继续点燃着资本市场的热情,在资金的加持下,生物医药行业研发和产业化速度加快,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今日,专注于针对世界严重疾病研发创新型生物疗法和疫苗的全球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 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叶草生物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资本市场上,生物医药行业备受关注。政策推动、市场准入放宽等继续点燃着资本市场的热情,在资金的加持下,生物医药行业研发和产业化速度加快,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今日,专注于针对世界严重疾病研发创新型生物疗法和疫苗的全球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 — 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叶草生物”)宣布完成2.3亿美元C轮融资并获得超额募集。本轮融资由高瓴创投和淡马锡共同领投,海松资本和奥博资本参投,原股东康禧全球投资基金继续加持。本轮融资后,三叶草生物在过去12个月的总融资额超过4亿美元(约25亿人民币)。
 
据了解,此轮融资将支持三叶草生物应用其创新和独有的Trimer-Tag©(蛋白质三聚体化)技术平台继续开发和扩展研发管线,包括重组蛋白疫苗和肿瘤的生物疗法。
 
生物制药赛道后浪不断涌现,是什么让高瓴等投资方继续看好这匹“黑马“,又让新进投资人淡马锡出马领投?在C轮融资结果公布之际,E药经理人独家采访了三叶草生物首席执行官梁果。

三叶草生物首席执行官梁果

 

记者:这一次实现了超额融资,看得出三叶草生物还是被投资人广泛看好的,融资也是一个双向选择,在融资过程中您是怎样看待和选择投资方的?
 
梁果: 过去几年生物医药投资市场持续活跃,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融资额也出现了井喷式发展,面对各有千秋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处于不同阶段的公司和领域内不同赛道不同产品线的生物制药公司应当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投资人和投资机构进行选择,一句话来说就是:找最适合自己的。
 
对于三叶草生物来讲,融资、寻找合作伙伴,需要找一个“懂”我们的投资人,需要选择跟我们的价值观和理念相契合的伙伴。投资像三叶草生物这样的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需要耐心和定力,因为这是一个长线投资的过程,而不是只看短期投资回报。我们希望找到志同道合,可以同路而行、一起成长的伙伴。
 
过去一年,公司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因此本轮融资吸引了很多新进的投资方,我相信他们也是看到了公司长线发展的潜力。与此同时,多家前一轮的投资方还在持续参投,这反映了投资方对三叶草生物的持续信心,更是双方长期基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交流的结果。我们很荣幸赢得了现在的投资人们,他们的背书和支持对于我们十分重要。
 
记者:本轮新融资对于三叶草生物的作用和意义在哪里?
 
梁果: 目前,三叶草生物更多因为新冠疫苗研发,被外界所认知,但我们不仅仅是一家做新冠疫苗的企业。本轮新融资将帮助我们全面推进研发管线布局,除了扩大自身研发能力和cGMP生物制药生产能力外,三叶草生物计划在2021年将多个研发管线品种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
 
除新冠疫苗外,三叶草生物还启动了其他疫苗项目研发,包括多价新型冠状病毒(涵盖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狂犬病和流感疫苗。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布局了多个治疗品种。SCB-313是一种针对腔内恶性肿瘤(包括恶性腹水)的新型TRAIL-三聚体融合蛋白,目前正在澳大利亚和中国进行多项I期临床研究,截至目前的研究数据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信号和良好的安全性。
 
记者:了解到您此前的职业背景是在美国的投资银行,您是为何要回到中国,加入三叶草生物?
 
梁果: 相信每个人的生活总会有几个拐角,而未来,常常取决于拐角处做出的选择。来到中国加入三叶草生物,这是我的人生拐角,到现在刚刚好满五年的时间。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我很认同这句话。此前我在美国的Centerview Partners投资银行做生物制药领域投资并购,更早看到国际上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虽然生物药在全球的研发和商业化进展非常快,但是患者可及、可负担的生物药疗法依然比较有限,在中国尤是如此。三叶草生物是由海外归来的顶尖科学家创立,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革新性、高质量、可负担的预防和治疗解决方案,改善生命质量,提升健康福祉,我非常认同这样的愿景,这是难而正确,漫长却创造价值的事,也是我的职业乃至人生希望孜孜不倦去追求的。
 
这五年来,很欣喜看到公司一直在阔步向前的路上,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带领公司在12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超过4亿美金的融资;把公司从十几人扩展到由500多位科学家、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和顾问组成的国际化人才团队;赢得了包括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国际疫苗研究所(IVI)等国际组织及Dynavax等合作伙伴的支持,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人选择与我们站在一起。
 
我认为我在与公司相伴成长。我和三叶草生物一起经历了公司的许多个“第一”:第一次完成融资,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启动第一个临床试验,即将第一次在全球十几个国家开展II/III期临床研究等。很幸运在许多个0的积累下,我们终于实现了一个个的1,相信这些还只是开始。
 
记者:在新冠疫情期间,三叶草生物是怎样把握机遇,赢得快速发展?这其中又遇到了怎样的挑战?
 
梁果: 如果说五年前回国是我的人生拐角,那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三叶草生物做出的决策和行动,创造了公司的发展转折。这场挑战中暗藏的机遇,我们把握住了。
 
这是基于我们独有的创新生物制药技术研发平台——Trimer-Tag©(蛋白质三聚体化)专利技术平台和我们提前布局的GMP大分子生物制药生产能力。基于Trimer-Tag©(蛋白质三聚体化)技术平台,我们快速开发出“S-三聚体”重组蛋白亚单位新冠候选疫苗,联合佐剂使用的I期临床研究显示了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及在常规冰箱冷藏条件下保存的稳定性,更适合在全球范围内分发。研究结果发表在了《柳叶刀》期刊。
 
世界范围内需要大量的安全有效的疫苗,产能一度成为制约新冠疫苗的一大“瓶颈“。三叶草生物在浙江长兴的cGMP大分子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未来基于需要,可以实现新冠疫苗年产量达10亿剂。这也成为我们的疫苗被业界及投资人给予肯定、寄予厚望的另一个原因。
 
正如所有的新药研发一样,疫苗从开发到临床试验再到送达需要的人手中,其中的路并不好走。比如我们即将于今年上半年启动的全球范围II/III期临床有效性试验,将要在全球十几个国家、几十个临床研究中心开展,涉及几万志愿者,需要与各国的监管部门沟通,审批的速度也不尽相同,这还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另外在选择CRO上,一家CRO能不能覆盖所有的国家,还是要跟多个CRO合作,如何来协调管理。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的破解之道还是人才,要找到有经验的、做过全球范围临床试验的专业人才去做这件事情,另外我们成立了由全球顶尖的疫苗专家组成的科学顾问委员会,来确保整个进程的科学和专业性,这是我们战胜挑战的信心所在。
 
记者: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到现在成绩令人瞩目,您认为在公司发展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梁果: 国内创新药的发展,应该是要解决临床需求与高昂药价的矛盾。目前,医药创新产出快速增长,作为创新药企,我们认为未来除了要关心研发的数量,还要关心研发的质量的变化与提升,以及创新解决方案到底有没有针对和满足当前最为紧迫的医疗需求,有没有提出真正有效的、可及的解决方案,为病患创造价值,让创新产品惠及患者。比如在这次应对新冠疫情的挑战中,中国的多家企业正在利用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加紧推进疫苗开发,为实现疫苗在全球范围更多人群的可及性做出中国贡献。这是创新药企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公司发展过程中始终需要关注的问题:满足需求,创造价值。
 
第二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创新药企实质上有没有自己做创新,有没有真正提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核心能力,要先有核心能力,做这一领域的真正领先者,才能把自主创新、联合创新等不同的研发模式走通。中国的创新药企要逐渐面临跟跨国药企同步研发、同步上临床,真正做first-in-class的时候,就是考验核心创新能力的时候。
 
同时,还要关注人才发展。当前医药企业创新型人才依然缺乏,是否在发展的同时关注人才,加大对人才的投入,挖掘拓展人才储备,并培养人才持续成长,这是创新药企发展中的重要部分。
 
记者:30岁之前您就取得了让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作为一位年轻的掌舵人,可以给创新药企业的新晋年轻管理者什么样的建议?
 
梁果: 新药研发是一场九死一生的挑战,研发管线的有序推进,才能带来公司价值的不断提升。进入这个行业的新晋管理者应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这会是一条道阻且长的路,管理者要守得初心,始终秉持患者至上,牢记制药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以长期的使命感和愿景驱动自己和团队前行。这是一切的出发点。
 
创新药企业的理想管理者,在我看来,首先要懂科学,生物制药领域有一定的门槛,研发过程包含药物发现、临床试验、审批等各环节,一个有科学技术背景的管理者能够在带领公司走的更加顺畅。其次,要会管理,具有战略的前瞻性,能看得到未来3-5年的行业和市场机会和挑战,并且敢为人先,有勇气做少有人做的事。再次,创新药的研发高投入、高风险,年轻管理者最好具备一定的投融资经验。最后,还要善用人才,要为初创企业寻到有资深行业经验的人才,而这往往会出现年龄倒挂的情况,管理者要学会与资深行业前辈对话,共同学习,让人才认同企业价值观,招进来并留下来。简单来说,找团队,拉投资,再把团队和资金组织起来,向着共同的使命和愿景推进企业发展。
 
希望生物创新药企业能涌现越来越多的全能管理者,带动这个行业共同成长。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李妮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