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创新药企两年招聘量激增180%,其中这3大职位最为紧缺!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医药行业自然也是如此。随着医药市场环境的颠覆,医药产业人才需求升温、结构调整。在创新氛围下,什么样的人才是未来五年医药产业最需要的?研发、营销、BD等人才又该如何适应创新生态? Page Exective合伙人沈洁女士在E药经理人2021中国医药产业新年展望会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以下是沈洁女士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医药行业自然也是如此。

随着医药市场环境的颠覆,医药产业人才需求升温、结构调整。 在创新氛围下,什么样的人才是未来五年医药产业最需要的? 研发、营销、BD等人才又该如何适应创新生态? Page Exective合伙人沈洁女士在E药经理人2021中国医药产业新年展望会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是沈洁女士分享的内容:
2016年,我国提出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并且提出了“医药创新”概念。 从那时起,医药行业的审批、注册等结构发生了变化,将过去以仿制药药为主的时代推向了创新药的时代。
根据麦肯锡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位于全球创新第一,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位居第二梯队,中国排在第三批队。 但自从“医药创新”概念提出后,2018年中国超越了英国和德国,与日本并肩第二梯队。 这也奠定了中国未来整个医药创新发展的基调和方向。
而医药创新是一个周期长、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低的伟大事业,需要政策、资本、技术、人才形成共生共赢的大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如果说“人”这一核心环节掉了链子,很可能就会出现“一地鸡毛”的情况。
01 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特质
我们先看一下医药行业的人才状况。 根据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有超过552名高管离职,2020年国内平均每天有一个药企高管离职。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看到2017年到2019年,传统外资药企在中国的招聘增长量为50%-70%,而创新药企业年招聘量翻倍。 2019年到2020年,外资药企招聘增长量只有9%,而创新药企年招聘量增长量达180%。
这说明国内创新药企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出来,而人才的结构和发展速度短时间内无法满足这些创新企业的需求,所以出现了人才供给不足、结构不平衡、招人留不住等问题。
我们分析一下行业的人才需求特质。
由于创新药的发展,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看重的是技能与经验,占到82%。 例如,是不是做肿瘤出身、有没有基因编辑经验等。
当技能与经验占核心因素时,我们就要去看这些人才从哪来,特点是什么,培养这些人才需要花多长时间?
拥有较好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人才,一般都是学历高、跨国经验丰富。 这些人基本上要10-15年的教育经验,博士毕业后还要做博士后研究,3-5年的科研机构和医院的训练,再到跨国公司培养10-15年,这样的人才创新药企业都喜欢。
但在2000年之前,学生物、做科研的人很难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就导致了其中一大批人转型做了销售,还有一批人出国继续深造,留在国外工作、生活。 这就导致了现在创新药企招聘“一人难求”的状态。
我们做了21000个样本量的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中国创新药市场最为短缺的三种人是:商务拓展、临床开发/临床运营、研发总监。
当创新药企业能把产品做到推向市场时,营销是必须的,但营销手段可以是不同的。 所以对于营销类的人才来说,多多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动态很重要 。借助互联网、新政策、市场准入方式等都可以助推产品的销售。
那作为候选人,面临这样的创新药大潮,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02 成长思维和坚毅
未来的一二十年里,创新药人才可能是被需要的, 所以你需要不断开放思维,不断学习新的东西,而不拘泥于过去的经验。有时候,经验可能是一个负资产
企业除了看中技术和经验外,还看中文化契合度和一些软技能,这两项分别占据52%和26%。 其中,成长思维和坚毅的品质尤为重要。
在这里我举一个小案例。我们曾经有一个候选人,他是60后,医学世家出身。最开始他做医生,后来随着市场的需求去做了销售,再后来去了海外,从零开始做海外拓展总经理。
七年前他回国了,当时他对中国市场一无所知,但他心态很好,对于新事物很愿意学习。 我们给他找了一个海外IVD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总经理的岗位,他干了五年,但因为公司撤出中国市场,他就失业了。 他找到我们说,什么样的企业都愿意去,技能都我能学。 当时正好有一家做肿瘤的创新药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在美国,需要在中国找一个配合做伴随诊断的中心。 很多人都特别嫌弃,觉得公司小,研发又在国外,伴随诊断靠不靠谱还不知道,都不愿意去。 但那位候选人却选择了去。 入职后,他的Title虽然是总经理,但公司就他一个人。 他就从租办公室开始,然后一个人去找项目,找外部的实验室合作,找融资。 半年下来,他非常痛苦,觉得快撑不下去了。 后来我就让他资方、海外创始人多交流、多合作。 一年后,他招了三个人,在2020年融到了资,项目也引进了,公司也即将在纳斯达克IPO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做过一个调研,91%的创新药人才都想过要去创新药企业。 但到选择过后,他就会面临公司不稳定、文化不匹配、没有支持,整了两年才三个人的情况。 这时候,他就会选择放弃,甚至很痛苦说,不要再找创新药企业。
所以,人才要怎么去适应创新药企。很简单, 让自己更多一点企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多想想创始人为什么做这家企业,而不是简单的用过去的经验来换一份酬劳。
03 创新药企业如何适应人才?
刚才讲了人才如何适应组织,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新药企业如何适应人才。
企业有不同的生命周期,所需要的人才不一样。 第一个是初创期,合伙人怎么找; 第二个是B轮融资到上市前,职业经理人怎么找; 第三个是上市后。
企业在初创期时,合伙人大多是自己的同事、同学。这个时候更多的是靠创始人的感召力,凭借创始人的一个初心、梦想,把大家召集起来。这时候的团队是:心很齐但力不足。
面对这样的组织应该怎么做?我们要“用人所长,容人所短”。发挥团队里每个人的优势,不求完美。如果真的碰到了“能工巧将”,虽然公司没钱,但该给的期权还是应该给人家。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敢打好招呼”。开始时公司各方面都有欠缺,要和合伙人说好,你不是最优秀的,但你是我最需要的。不过等到公司发展到B轮或是上市前时,需要有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你可能需要退居二线,或者你的岗位就需要让出来给别人做。
企业上升到下一个阶段时,就需要现代化管理,要请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企业家一定要有胆识并且有胸怀去接纳职业经理人,做到合作共赢。有些公司请了职业经理人后,依然很难放权。这就会导致一些职业经理人来了以后不适应,就走了。 其实,在中国这样一个“野蛮生长“的创业环境下,大家都不容易,需要彼此都退让一步,把企业做大,合作才能共赢。
在企业逐步发展时,不是只有高管才能够支撑起整个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中层和基层人员。 对于企业来说,领导者要去想想中层和基层人才的的动机、诉求是什么。
从整个行业来看,中层员工更看重好的项目、管线、跨部门的合作等。 基层人员会比较看重一个稳定可靠的环境。 不同层面的员工我们要考虑他们不同的诉求,制定不同的留人方案。
2021年人才报告显示,有88%的人在今年都有调整的计划。 35%的人是主动离职,核心原因有三个:钱没给够、职位没给高,还有一个是企业动荡。
企业动荡有深层次和表面的原因。深层次的原因很多在于创业初心的变化和股东结构的调整。有的公司开始是做肿瘤方向,看着新冠来又开始做疫苗,流行什么做什么,这是很可怕的事。另一个是,股东董事会引入太多资本导致很难决策,公司项目也很难往前推动。
综合来说,企业留住人主要在三方面:钱、发展和企业文化。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E药经理人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