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过失杀人罪和严重欺诈罪成立!法国第二大制药厂糖尿病减肥药致500多人死亡,被罚2000多万元

减肥一直是很多人为之奋斗的事情。 相比于运动和节食,减肥药因能更轻松地达到减肥效果备受部分减肥者的喜爱。根据减肥药品的作用机理,减肥药品可分为这几大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食欲抑制剂、胰脂肪酶抑制剂和增加交感神经活动从而产热的调节剂。将具有抑制食欲效果的糖尿病药物当做减肥药,成了减肥人群趋之若鹜的减

减肥一直是很多人为之奋斗的事情。

相比于运动和节食,减肥药因能更轻松地“达到”减肥效果备受部分减肥者的喜爱。根据减肥药品的作用机理,减肥药品可分为这几大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食欲抑制剂、胰脂肪酶抑制剂和增加交感神经活动从而产热的调节剂。

将具有抑制食欲效果的糖尿病药物当做减肥药,成了减肥人群趋之若鹜的减肥产品。殊不知,这种未经过严格临床试验的超适应症用药,是十分危险的。法国第二大药企施维雅,就因此惹上了官司。

据路透社报道,近日,法国巴黎当地法院裁定,法国制药巨头施维雅制药公司因药物Mediator(通用名benfluorex)犯有过失杀人罪和严重欺诈罪,对该公司处以270万欧元(约2084万元)的罚款。该公司前副董事长让·菲利普·塞塔(Jean-Philippe Seta)被判处4年监禁,缓期执行。此外,法国药品监管机构ANSM因监管不力而被罚款30多万欧元(约231万元)。

01 超适应症,糖尿病药被当减肥药

施维雅是仅次于赛诺菲的法国第二大药企,Mediator是其研发的一款针对超重糖尿病患者降糖的药物。1976年Mediator获批上市,一开始用于脂代谢异常和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但后来却被广泛用于抑制食欲来达到非糖尿病患者减肥的目的。

Mediator的活性化学物质中含有氟苯丙胺类似物的前药。当年,含有氟苯丙胺的减肥药Phen-Fen红极一时,但由于会对心脏瓣膜损伤所以被迫退市,其生产商惠氏也因此赔偿了近百亿美元。

而含有类似活性成分的Mediator被质疑时,施维雅给出的回应是其作用机理与这类减肥药不同,但专家认为这种说法缺少实验的数据支持。虽然在2000年代初期,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在内的许多其他欧洲国家已经禁止出售Mediator,但法国市场并没有禁止。直到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Mediator的毒性,施维雅才在2009年选择将其退市。

1976年到2009年,该药物在市场上流通了33年。有报告显示,在这期间内,约有500人因使用Mediator导致心脏瓣膜病并死亡。其他机构出具的报告则显示,Mediator致死人数高达2000人。另有数千人因服用该药而产生心血管并发症,无法正常生活。

法国政治家Xavier Bertrand表示,施维雅的糖尿病药品Mediator因涉嫌隐瞒药物副作用欺骗消费者导致500-2000名因服用该药物而被“误杀”的恶性事件是药品监管系统失察的一大丑闻。

此前,法国医疗保险以及众多补充医疗保险机构因大量理赔案例向施维雅公司提出了控诉。2019年9月,施维雅过度推广糖尿病药物Mediator案开庭,同时受审的还有包括未能及时撤市该产品法国药监局的21个机构与个人,起诉书达2600例,由于涉及人员众多,该案件直到今年3月底才结案。

施维雅在声明中表示,正在对该裁定进行分析,并决定在未来几天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同时收到处罚的法国药品监管机构ANSM的发言人则对此裁定未进行任何评价。

02 上市减肥药屈指可数,安全性是最大挑战

近年来,中国减肥市场需求正不断增加。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8岁以上成年人肥胖及超重率超过30%,肥胖率为11.9%;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2019年,中国肥胖人数已超2.5亿。因肥胖引起的高血脂症、II型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患者数量也在增加,减肥成了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此外,在“白、瘦、幼”审美标准和一些商家制造的“身材焦虑”影响下,很多身体健康的女性,甚至是男性,也加入了减肥行列,过度减肥。

有数据显示,当前减肥产品中,减肥药市场占比仅次于减肥茶,在减肥产品市场份额中占据第二位,达到37.7%。但减肥药在减肥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副作用,其安全性一直是难以攻克的“关卡”。

自1947年安非他命作为减肥药销售以来,FDA因安全性问题已让多款减肥药退市。

安非他命被作为减肥药销售时,在美国的销量暴增,滥用严重,直到20世纪70年代,安非他命才开始被严格监管。此后,食欲抑制剂Phen-Fen、麻黄碱、大麻素受体CB1拮抗剂利莫那班等减肥药也因会增加心脏瓣膜损伤、猝死、抑郁等风险而被要求退市。

在Mediator退市的第二年,减肥药西布曲明因被证实具有增加患者心血管病的风险而被欧美监管机构要求退市。此前,西布曲明在中国获得批号的产品有曲美、澳曲轻、可秀等。

2012 年,Arena公司的 5-羟色胺 2C 受体激动剂氯卡色林( lorcaserin)作为减肥药获批上市,但后来氯卡色林被发现有致癌的风险,在2020年撤出了美国市场。

由于安全性问题,目前减肥药市场上还存在的获批减肥药屈指可数。

除去氯卡色林,经FDA批准上市的减肥药还剩下4款,分别是罗氏和葛兰素史克的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orlistat)、Vivus公司的复方减肥药 Qsymia( 含苯丁胺和托吡酯的缓释剂)、Orexigen公司的Contrave(安非他酮/纳曲酮)和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Saxenda)。

而中国内地只批准了1款药可用于减肥使用,即奥利司他,且仅用于成人。

奥利司他作为销量最好的减肥药在1998年获批上市。1999年,FDA批准其为处方药,允许在美国出售。2007年,被FDA 改成非处方药。奥利司他也同样存在副作用,除了会引起胃肠道疾病外,由于抑制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同样被抑制,而长期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容易导致组织生长发育不良、微量元素吸收少等问题。

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Saxenda)与Mediator相似,都是一款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与Mediator不同的是,利拉鲁肽在2014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肥胖症,适用于体重指数(BMI)为30或更大(肥胖)的成年人,或BMI为27或更大(超重)同时伴有至少一种与体重相关疾病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血脂异常)的成年人。同样,利拉鲁肽(Saxenda)也存在着副作用。除了低血糖症、胃肠道疾病、恶心外,还有胰腺炎和甲状腺癌的风险担忧。

而作为一款GLP-1受体激动剂降糖药物,利拉鲁肽是目前全球累计销售额最高的GLP-1激动剂。自2014年进入肥胖患者的视野后,其销售额更是不断增长。数据显示,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药物Saxenda 2019年营业收入为9亿美元,同比上涨47%,2020年上半年收入为4.25亿美元,同比增长8%。而在中国市场作为糖尿病药物,利拉鲁肽自2017年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后销量激增。2018年销售额达5.3亿元,同比增长76.7%,2019年销售额跃升至9.4亿元,同比增长77.4%。利拉鲁肽也是拉动诺和诺德全球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随着利拉鲁肽化合物专利的到期,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如通化东宝、华东医药、联邦制药、万邦生化等也纷纷展开了对利拉鲁肽的研发,其中不乏对减肥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目前,通化东宝的利拉鲁肽注射液2类糖尿病适应症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尾声阶段。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注射液2类糖尿病和减肥适应症均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联邦制药的利拉鲁肽注射液2类糖尿病适应症也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万邦生化的利拉鲁肽注射液2类糖尿病和减肥适应症也均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市场或许会增添更多适用于特定人群的减肥药物。

今年2月,四环医药宣布,集团的利拉鲁肽项目,开发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治疗,目前已经完成了I期临床研究,并初步获得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生物等效性结果。目前正在肥胖症III期开发计划沟通中,不久将进入临床III期阶段。

目前市场上的减肥药除了药品外,还有一些保健品。其中有促进排泄的酵素、促进能耗的左旋肉碱和一些不明成分的保健品。这些保健品有些并不能起到减肥的作用,有些是通过激素调节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存在着副作用。

对于药品来说,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其次是有效性。任何新药只有在特定人群、特定疾病中显示出收益大于风险的情况才能上市,而获批的适应症才是药企可以推广的范围。对于药企来说,如果对获批适应症外的疾病进行推广必然会遭到司法部重罚。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如果纯粹为了减肥而服用特定人群、特定疾病的药物会对自身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参考资料: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6562909
http://baogao.chinabaogao.com/zhongxiyao/360853360853.html
https://www.sohu.com/a/343247629_651713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Crystal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