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综合资讯 >
  5. 正文

春风浩荡开胜景,区域龙头显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主办 第24届希望马拉松深圳行成功举办

2023年2月26日,第二十四届希望马拉松(深圳行)——为癌症患者及癌症防治研究募捐义跑活动在深圳市龙岗区体育中心开跑。

2023年2月26日,第二十四届希望马拉松(深圳行)——为癌症患者及癌症防治研究募捐义跑活动在深圳市龙岗区体育中心开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深圳医院党委书记赫捷,深圳政协副主席吴以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绿化院长等领导及500余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加活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绿化院长在开跑仪式上指出,肿瘤医院以希望马拉松深圳行公益活动为桥梁,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癌症防治,同时在癌症筛查与预防等方面共同发力,普及癌症防治知识,提升市民群众科学素养,从而从源头上降低癌症发病率、提高生存率,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王绿化院长致辞

“深圳是一个非常有活力、充满爱心的城市,也是习总书记殷殷嘱托要建设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在深圳建院,把公益活动这种文化同时也带到了深圳,到今年希望马拉松已经开展五年了。这个活动对深圳肿瘤防控宣传教育的普及,人民群众肿瘤防控意识的提高,以及为肿瘤患者提供爱心支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王绿化院长在受访时指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希望马拉松公益活动把保障人民健康与肿瘤防控工作相结合,持续在普及科学抗癌知识、推动癌症防治研究、资助贫困癌症患者等方面开展工作。在深圳市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希望马拉松2018年在深圳开跑以来,至今参与人数超4000人。

作为希望马拉松公益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从建院之初就致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探索,取得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从新建医院飞跃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三甲肿瘤专科医院,体现出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让行业为之瞩目。

王绿化(标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绿化院长专访视频

一直致力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探索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做出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讲话精神,也为了补齐当时深圳在医疗方面的弱项、短板,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在深圳建院。这既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健康中国行动的决策部署,也是全面实施健康深圳战略的现实需要,更是提高人民健康安全幸福指数的需要。

时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副主任马晓伟在医院揭牌时寄望:“创先争优,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肿瘤医院;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改革攻坚,趟出一条适合公立大医院现代化发展的路子;改进服务,不断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新模式。”

赫捷院士曾指出,肿瘤医院在深圳不仅仅要建一个高水平的肿瘤专科医院,还要把深圳市整体的肿瘤防控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使得深圳这方面工作同样能走在全国前列,做到先行示范。因此,作为深圳市癌症防治中心、深圳市肿瘤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肿瘤医院一直致力于推动区域肿瘤防控的整体发展。

此外,作为深圳市医防融合肿瘤疾病项目牵头单位、深圳市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指导单位,肿瘤医院积极组织医联体,推进肿瘤防治的医防融合,以及赫捷院士牵头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城市肿瘤早诊早治项目在深圳的落地。

建院至今,肿瘤医院连续6年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检查,早诊早治已覆盖深圳市居民1000万人,完成高危人群评估6万余人,高危人群筛查2.8万余人次,结果阳性2854人次。建立科学先进的高危人群评价评估模型,搭建起深圳市“社康中心-公卫机构-临床筛查医院”的癌症综合防治网络。

通过六年日夜不息地拓荒建设,一个又一个重大项目的攻坚奋战,肿瘤医院取得一系列成绩。2020年,肿瘤医院作为国家布局承担重点疾病防治功能的医院,列入深圳市高水平建设医院(2020—2025年)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2022年4月 ,肿瘤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评审;2022年9月,肿瘤医院成功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实现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式提升,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动力。

在王绿化院长看来,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大进展等“三大标志性成就”的获得,首先是得益于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定位,还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肿瘤医院的目标是建设一所高水平医院,提高深圳乃至华南的肿瘤防治水平和防治能力,现在已初具成效,我想今后会越来越好。”王绿化院长指出,无论是基层群众,还是各级领导,对肿瘤医院的建设发展都予以高度肯定,肿瘤医院也得到广大患者的信任,现在病床的使用率在95%以上,应该说肿瘤医院的建设是比较成功的。

内培外引 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

2月26日,希望马拉松深圳行系列活动肿瘤防治义诊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举行。赫捷院士领衔37名肿瘤防治各领域的专家,为患者义诊,回答患者在肿瘤防治方面的问题。

▲赫捷院士义诊。

▲王绿化院长义诊。

一个医院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很好的专家团队,高水平医院的内涵就包括要有高水平的医生、高水平的护理、高水平的专家,让患者能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肿瘤医院对标国家高水平医院建设要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建设过程,在团队建设方面不断增强,医疗服务能力也不断增强。

王绿化院长指出,肿瘤医院取得的一系列成绩,离不开赫捷院士带领北京团队全力支持肿瘤医院,就像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所要求的,“真支持、真落地”。

总院常驻深圳专家40余人,长期专家170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支持深圳医院建设专家已超3000人次,每年在深人员占深圳医院员工总数保持在12.85%—15.59%。其中,管理团队中总院派出人员占比61.90%。输出医院还派出核心成员牵头建设12个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总院各科室主任在内的正、副高专家,“无缝衔接”地到深圳轮转,开展多次义诊,为来院就医人群提供“国家队”高质量肿瘤诊疗服务。王绿化院长指出,“来的都是精兵强将,从组织上方方面面保证高水平医院的建设、高水平医院的落地,肿瘤医院的业务能力也在逐渐提升。”

高水平的医院建设,具体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科。一方面,放射治疗科金晶教授、乳腺外科高纪东教授、肝胆外科车旭教授、妇科肿瘤孙力教授、病理科黄文亭教授,影像诊断科罗德红教授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专家团队常驻深圳。一方面,肿瘤医院也在不断吸引高水平、有能力、有影响力的专家加入,把学科不断做大做强,像胸外科于振涛教授,原来是天津肿瘤医院的胸外科主任,是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肿瘤内科常建华教授,原来是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如今这些大专家都汇聚在肿瘤医院这片热土。

肿瘤医院也很注重年轻团队的建设,年轻人才的培养。经过六年的培养,建院之初的住院医生现在成了主治医生,成了中坚力量:当初的一些高年资的主治医生也已聘上了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或者主任医师。由此,肿瘤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增强,肿瘤医院也由此有了更大、更强的医疗服务能力。

肿瘤医院在深圳落地的第二年,就在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排行榜上榜,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上榜医院。而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面,肿瘤医院也接连几年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在总体排名上、医疗质量上,尤其在高难度的四级手术、微创手术的比例上,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凸显区域辐射能力  让深圳和大湾区患者不出区就能看好病

患者的需要就是肿瘤医院努力的方向。针对患者提出的住院床位等候时间长、工作日没时间来看诊等问题,医院先后实施“全院一张床”、增设周末专家门诊等措施,解决床位不够用与用不完的矛盾问题,患者住院床位等候时间长、不同科室床位需求不均衡的情况得到较大改善,受到患者的欢迎和好评。“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好多患者是随子女来深的老年人,子女工作日没有时间陪父母就诊,另一方面一些“上班族”患者得上班、打工搞钱,增开周末门诊可以满足他们不耽误工作时间的要求,更方便患者就医。”王绿化院长介绍道。

2022年,肿瘤医院扩展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床位从800张增加到880张。门急诊量突破14万人次(不含核酸门诊),出院人次3万余人次,手术台数超6000台,各项指标同比正增长,不断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王绿化院长敏锐地从门急诊数据中观察到患者需求。“深圳是个拥有近2000万人口的大城市,还是个年轻的城市,但是年轻的深圳人的父母已不再年轻,他们由外地来深投奔子女,占据了肿瘤医院患者来源的很大部分。因此深圳肿瘤防控的负担实际上一点不比内地城市轻。要做好全市的肿瘤防控,仅仅靠一家医院是完不成的。所以赫捷院士也提出,整体肿瘤防控能力提升,才能缓解肿瘤患者就医难的问题,才能降低深圳市肿瘤患者外出看病的比例。”王绿化院长指出。

因此,肿瘤医院在一些学会团体以及政府的支持下,组织了很多学术活动和培训。如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主办的有2000多人参会的会议,是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第一次在广东召开学术会议。此外,肿瘤医院还支持成立深圳市医师协会肿瘤学分会,包括放射治疗、肝胆、乳腺、胃肠等亚专业的专委会,肿瘤医院组织全市的同道进行质量控制等学习和培训,提高大家对肿瘤诊断规范化的认识,提高肿瘤治疗能力。

一直以来,肿瘤医院尽力帮助兄弟医院,在质量控制、学术能力提升方面不断输出经验。在政府的支持下,在肿瘤医院的引领示范下,深圳市各大医院的整体肿瘤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医院对肿瘤科、放射治疗科、肿瘤内科的建设更加重视。如深圳市人民医院由一台回旋加速器增加到5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开始有了放射治疗,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放射治疗力量也在不断增加,宝安、南山等区都在建放射治疗中心。

而肿瘤医院自身,也在积极将总院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引入深圳医院,实现两院均质化发展。据介绍,目前深圳医院开展的1479项医疗技术中,有1108项为总院平移医疗技术,占比为74.92%。111项新技术新项目在广东省、深圳市率先开展,填补区域医疗技术空白;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后装)全国领先;射频消融技术等介入技术应用于各实体瘤的治疗。

▲赫捷院士运用3D图像重建技术精准定位为患者实施第二次早期癌段切除术

“首先要让肿瘤患者在深圳同样得到高水平的治疗,外出就医的病人少了,对他们带来的困扰、不方便也会减少,人民群众的就医满意度、获得感就会强。”王绿化院长指出。

近几年,随着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不断推进,随子女、家庭而来的肿瘤患者不断增多,已经彻底改变了深圳人得了肿瘤大病要跑“北上广”的求医路径。根据深圳市医保局的数据,近年来深圳肿瘤患者外出看病的比例持续降低,留市治疗的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

具体到肿瘤医院而言,五年出院患者8.82万人次,以年均165%的速度持续增长。2017-2021年,医院收治患者中深圳医保占比54%,省内异地医保和跨省医保占比36%,自费占比10%,区域辐射作用明显。据统计,2019年医院深圳市医疗参保人转诊到市外医疗机构56例,2020年15例,同比下降73.21%。2021年10例,同比下降33.33%。患者来源遍及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更有海外患者慕名来院就医。王绿化院长表示,从肿瘤医院患者的切身体验上可以看到,更多肿瘤患者在深圳得到更好的治疗,也由此提升了广大市民对深圳医疗能力、医疗水平的信任。

建院六年以来,总院“真输出”,对深圳医院的投入和输出已形成常态机制,省市政府立足民生“真支持”,深圳医院埋头“真实干”,已具备较强的服务能力、影响力和辐射力,解决了深圳乃至周边地区群众看大病难的“真需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真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肿瘤医院患者满意度在深圳市公立医院中一直排在前列,在2021年深圳市属公立医院的排行榜中,肿瘤医院患者满意度是排全市第一的。

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肿瘤医院也是连续几年患者满意度一项拿满分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患者满意度是对肿瘤医院最好的、最大的肯定。总的来说,肿瘤医院发展还是非常让人振奋的。”王绿化院长指出。

“一个医院的建设要起好头,高质量、高水平地起步,然后要沉住气、不断发展。通过前五年的建设,肿瘤医院已经可以说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我想再经过五年发展,在建院十年的时候,无论是从能力上,还是从影响力上,肿瘤医院都要跻身于国家高水平医院的行列,我对此充满信心。”王绿化院长表示。

“不会做科普的医院不是好医院”

2月26日,在本次希望马拉松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主办单位选取市民群众普遍比较关注的肿瘤相关话题,推出一批感染力强、公众喜闻乐见的优质科普作品,通过线上视频平台+线下现场播放的联动方式,全覆盖、互补式开展科普宣传,帮助深圳市民了解必要的防癌抗癌科学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赫捷院士在开跑仪式上强调,未来,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实现科普理念、科普机制和科普方式方法的创新提升,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广泛参与科普服务,构建多种力量协同推进的大科普格局。

▲希望马拉松活动现场设置线下+线上科普讲堂。

“就像习总书记所说的,全民健康、全民参与,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王绿化院长表示,大众了解肿瘤早诊早治、肿瘤预防等相关知识的,目前在30%到40-%之间。在“十四五”期间,国家希望这方面知晓率能达到60%~70%之间,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肿瘤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时做肿瘤筛查、早诊早治。

肿瘤医院一直非常重视癌症防治的科普和宣传教育,健康教育是肿瘤医院重要工作之一。作为年度重磅活动,希望马拉松深圳行活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分别从发挥好网络科普力量作用、加大优质科普资源供给、加强新时代科学素质建设等方面着手,努力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此外,肿瘤医院在各项科普行动中取得一系列成绩。2022年12月,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团队荣获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2临床营养科普行动暨第5届临床营养科普大赛—南部赛区”微图文组一等奖、视频组优秀奖。

“正如赫捷院士提出的,‘不会做科普的医生不是好医生’。”王绿化院长指出,在赫捷院士带领下,肿瘤医院和深圳市有关部门讨论如何做好全市肿瘤早诊早治的规划和落实情况,“我想今后肿瘤医院会在深圳市把肿瘤防控做成一个国家试点,同深圳市的经济发展一样,走在全国的前列。”

团结奉献 敬业创新  高质量发展正当时

2月27日,深圳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项目质子回旋加速器吊装仪式隆重举行。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深圳医院党委书记赫捷,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吴红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王绿化等参加仪式。

▲现场介绍深圳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项目

王绿化院长在仪式上作重要讲话表示,肿瘤医院作为依托单位,将持续发挥“国家队”优质医疗资源优势,推进质子肿瘤治疗中心高质量建设,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为健康深圳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深圳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项目集肿瘤医疗、科研、教学、医疗延伸服务于一体,2021年成功申请到华南地区首张质子设备大型配置许可,是华南首家公立质子肿瘤治疗中心。

深圳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将于2024年建成使用。“质子治疗只是肿瘤医院治疗的一个手段,它不是万能的,是有一些适应证的,有些患者使用质子治疗能得到更好的结果,有些质子治疗和普通治疗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所以是否采用质子治疗,还是得由医生根据具体疾病的情况进行选择,希望广大患者能理性地对待不同的治疗手段。”王绿化院长指出,肿瘤医院具有丰富的治疗力量,如2022年11月,肿瘤医院正式启用世界上唯一采用螺旋断层扫描方式治疗癌症的放射治疗设备TOMO,为更多复杂和疑难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结合国家卫生健康的战略要求,肿瘤医院下一步如何做好高水平医院建设和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谈到2023年肿瘤医院年度规划时,王绿化院长表示,首先得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一直以来,肿瘤医院都在最大限度地对病房进行充分利用,提高床位周转率,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在具体措施上,肿瘤医院日间治疗病房下一步就将开放,对于一些不需要住院的患者,在门诊日间治疗当天就可以回家。

“这能起到三点积极影响:一是可以节省医疗资源,二是可以便捷患者的治疗,三是医疗服务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让更多的患者能得到治疗。”王绿化院长总结道。

2023年,肿瘤医院将进一步优化就医服务,加强“全院一张床”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强化科主任的带头作用,加大周末门诊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步伐。多管齐下,进一步改善患者看病体验,提升市民就医获得感。

王绿化院长表示,肿瘤医院的规划和目标是非常明确的。2017年建院之初,就提出要“立足深圳、覆盖华南,辐射港澳台、东南亚,建立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肿瘤专科医院”,同时提出要建立“华南肿瘤防控的新高地”。

“通过六年的建设,肿瘤医院更接近目标了,我们对完成肿瘤医院的使命,达到目标还是充满信心的。”王绿化院长指出,肿瘤医院现在员工的士气非常高,即使在2022年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肿瘤医院仍然真正做到了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两手抓,两手都抓得非常不错,医院的业务量都是在稳步增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三年来,肿瘤医院没有发生过一起院内感染。“肿瘤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在逐步提升,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因此我们对实现远景目标充满期待。”王绿化院长总结道,秉承“团结奉献、敬业创新”的院训,肿瘤医院将继续鼓足创业创新的干劲,扎实工作,奋力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工作迈向新篇章,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不断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本文来源:新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