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奇点网/赛柏蓝 编辑 | 凯西 二甲双胍每月一夸又来了,最新研究发现: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或许可以通过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真正发挥抗癌作用。 01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或有助发挥抗癌作用 据微信公众号奇点网消息,近日,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
来源 | 奇点网/赛柏蓝
编辑 | 凯西
二甲双胍每月一夸又来了,最新研究发现: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或许可以通过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真正发挥抗癌作用。
01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或有助发挥抗癌作用
据微信公众号奇点网消息,近日,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多家单位的研究团队,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或许可以通过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真正发挥抗癌作用。
据赛柏蓝不完全梳理,针对二甲双胍在癌症方面的有关获益,此前已经有过不少的研究:
如联合用药或有望治疗三阴乳腺癌、抑制肿瘤生长、可护胃,降低胃癌风险、延伸携带KRAS突变的晚期肠癌患者生存时间、使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获益、或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帮助降低患雌激素阳性乳腺癌风险、联合靶向药延长EGFR突变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等。
就此次发现的新作用,文章指出,此前的临床前研究已经表明,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二甲双胍可以激活细胞内能量通路(如AMPK),并直接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在与常规放化疗相结合时,二甲双胍在临床前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疗效。
研究人员首先探究了二甲双胍急性治疗,对小鼠免疫状态的影响。连续五天给小鼠腹腔注射二甲双胍后,发现在荷瘤小鼠的肿瘤引流淋巴结中,二甲双胍治疗导致CD4+ T细胞数量增加,而调节性T细胞和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等免疫抑制性细胞的数量减少。
考虑到在临床回顾性研究中,患者在诊断癌症前就使用了数月至数年的二甲双胍。
为了模拟临床上的这一状况,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慢性治疗的模型,实验显示如果在肿瘤接种前4周就开始使用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肿瘤生长速度。
因此,这些结果均表明在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肿瘤中,基因表达表现出免疫反应增强的趋势,提示二甲双胍可能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在小鼠上研究了一大圈,研究人员最后回到临床上来验证这些发现。
研究人员分析了21例患有糖尿病的HNSCC患者,其中11例患者在肿瘤诊断时和治疗期间服用二甲双胍,10例患者使用其他血糖控制手段。研究人员发现,与未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肿瘤浸润的CD3+ 和CD8+ 淋巴细胞比例更高。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发现尽管二甲双胍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但其对已经产生的肿瘤并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相比之下,如果在肿瘤植入前就开始慢性持续治疗,则可产生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因此作者认为在未来的临床试验中,为了得到最强的抗肿瘤活性,需要考虑到二甲双胍治疗时间所带来的影响。跟确诊后的短期“突击吃胍”相比,给二甲双胍一些时间,让它充分发挥效应或许才是正解。
02
神药二甲双胍,新发现不断
二甲双胍作为一款面世60余年的经典老药,在降糖领域一直备受推崇——根据相关研究,其除了具有良好的降糖功能外,还能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在部分患者身上还被认为可以帮助控制体重。
此外,专业的临床医疗机构也在认可二甲双胍更多的临床作用——近日,广东省药学会发布57家全国知名大型三甲医院共同起草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21年版)》,在这一版目录中,二甲双胍适应症增加了多囊卵巢综合征”。
当然上述作用,还不是二甲双胍的全部潜能,根据全球范围内的新研究,一起回顾一下二甲双胍那些潜在的新作用。当然从初步研究显露的新作用到可以真正临床使用,还需要严格的药物临床试验证实。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