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赛柏蓝 作者 | 颜色 阿斯利康斥资5亿美元,再次加码罕见病 01 近5亿美元完成收购 9月29日,阿斯利康宣布将全面收购Caelum Biosciences(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 据悉,在阿斯利康今年以390亿美元收AlexionPharmaceuticals(亚力兄)之前,Alexion就
来源 | 赛柏蓝
作者 | 颜色
阿斯利康斥资5亿美元,再次加码罕见病
01
近5亿美元完成收购
9月29日,阿斯利康宣布将全面收购Caelum Biosciences(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
据悉,在阿斯利康今年以390亿美元收AlexionPharmaceuticals(亚力兄)之前,Alexion就在2019年收购了Caelum的少数股权。
本次收购中,阿斯利康将以1.5亿美元收购Caelum的剩余股份,同时若Caelum开发新药时达到一定的里程碑,将支付最多3.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也就是说,阿斯利康将以约5亿美元全面收购Caelum。
据了解,Caelum公司正在开发CAEL-101,一种用于治疗轻链淀粉样变性的抗体。轻链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器官损伤和功能衰竭。
阿斯利康表示,通过此次收购,将推进并加快CAEL-101的3期临床开发。
02
再次加码布局罕见病
近段时间以来,阿斯利康频繁在罕见病业务领域出手,本月月初,阿斯利康中国才向赛柏蓝确认,阿斯利康中国罕见病业务部成立。
7月,阿斯利康官宣正式收购美国亚力兄制药。
不仅如此,回溯到2015年,阿斯利康就斥资40亿美元收购了Acerta Pharma BV55%股权,并将该公司旗下的重磅产品阿卡拉布替尼收入囊中。而在收购后的2016年,阿卡拉布替尼获批了三个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内的罕见病适应症,对阿斯利康的营收贡献不小。
《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罕见病2021版定义”,即“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
尽管罕见病在各类病例群体中占少数,却不乏一些跨国药企的布局,例如诺华、罗氏等,但国内涉足罕见病领域的药企极少。
据赛柏蓝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2020年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近40个创新药中,难见罕见病药品的踪迹。
波士顿咨询(BCG)的研究称,2030年全球孤儿药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940亿美元。而中国,以占全球市场份额5%~7%来估算的话,2030年将形成一个600亿-900亿元的市场。
不难看出,一些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布局罕见病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为了率先开拓市场。
其次,药品专利到期是所有制药商避免不了的挑战。有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平均每年约有164亿美元的品牌药物面临全球各地市场专利到期。
根据GlobaData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0年全球专利到期数的前7大药企就包括:武田、博士康、艾尔建、阿斯利康、辉瑞、美国默克集团、瑞士诺华公司。
而未来几年,还将有一批药品失去专利保护权。穆迪分析师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在未来几年,该行业销售额排名前20的药物中,有9种药物将失去专利保护权。另外未来十年可能有15种药物面临专利挑战的风险:

来源:FiercePharma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等多方面也开始推进罕见病药物的创新发展。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就包含121种疾病,要求动态更新时间原则不短于2年。罕见病目录发布后,众多跨国药企开始在中国上市罕见病药物,罕见病市场的关注度得到显著提高。
03
现有格局或将改变
事实上,对罕见病感兴趣的不止阿斯利康一家。9月27日,据华尔街日报消息,默沙东将以110亿美元收购制药公司Acceleron。
公开资料显示,Acceleron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主要专注于抗癌药和针对罕见病的孤儿药的研发。
2021上半年年报显示,默沙东的PD-1药物Keytruda(K药)营收80.78亿美元。此前有机构预测,K药将超过修美乐成为新一代药王。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列举的未来十年可能面对专利挑战风险的药物中,K药位列其中。
除了默沙东,一些跨国药企在罕见病领域布局也愈加猛烈。
例如,9月14日,辉瑞中国成立独立的罕见病事业部;8月,罗氏花费30亿美元与Shape Therapeutics达成多靶点战略合作和许可协议,共同开发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罕见疾病领域特定靶点的基因治疗药物。
根据《2019中国罕见病药物可及性报告》,按照全球罕见病药品销售排名来看,位列前五的是武田、瑞松、诺华、赛诺菲、罗氏。
值得注意的是,武田因为成功收购夏尔,顺利登上第一。
如今,各大药企又在进行大手笔的收购,而从2015年以来,本土药企也在加大布局罕见病市场,包括北海康成、康蒂尼药业、德益阳光等知名药企。未来,罕见病药品销售排名是否会被刷新,现有格局是否会发生改变,仍然值得关注。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