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账面资金过20亿,却仍维持着较高的债务规模?营收业绩显著下降,销售费用却大幅攀升?公司控股子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第一大客户与第一大供应商?海南海药出现的种种“怪象”引发深交所关注。近日,海南海药针对深交所发布的问询函进行了回复。 大举并购
公司账面资金过20亿,却仍维持着较高的债务规模?营收业绩显著下降,销售费用却大幅攀升?公司控股子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第一大客户与第一大供应商?海南海药出现的种种“怪象”引发深交所关注。近日,海南海药针对深交所发布的问询函进行了回复。
01 存贷双高?官方回复:可支配资金并不充裕
深交所发出的关注函中首先提到了关于存贷双高的问题。简单来说:深交所认为在营业收入未明显增长的情形下,公司在账面留存大量货币资金,但同时维持较高的债务规模并承担较高的财务费用,因此需要说明具体原因,尤其是此前募投项目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
其实,海南海药的借款问题从2016年就可以发现。
数据显示,2016年初,该公司短期借款为3.4亿元,然而到了2016年末,这一款项猛增到11.35亿元;2019 年末,短期借款为 21.54 亿元,到了2020年一季度末,短期借款已高达26.29亿元。
一般来说,如果一家公司短期借款飙升,可能是因为公司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导致,但有金融分析师指出,如果一家公司的生产经营规模没有显著增长,而其短期借款迅速走高,这将是公司资金链异常的信号。

除了短期借款,截至2019 年末,海南海药长期借款、应付票据分别为 9.44 亿元、11.68 亿元,分别较2018 年末增长 513.02%、3,793.17%。海南海药 2019 年末债务余额大幅增长但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07%。
债务大幅增长的同时,该公司账面上却一直存着大额的货币资金。
数据显示,2015年末该公司货币资金仅12.22亿元。到了2016年,该项猛增至31.44亿元。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海南海药的货币资金仍维持在20亿元以上的规模。从资金链来看,海南海药还债压力并不大,但为何一直维持较高的债务规模?此前,曾有分析人士指出,从财务角度来看,资金使用成本过高,体现出该公司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近年爆雷的上市公司中,康美药业就存在着存贷双高的财务特征。
对于海南海药可能出现的存贷双高的问题,关注函要求说明,海南海药在账面留存大量货币资金、营业收入未明显增长的情形下,维持较高的债务规模并承担较高财务费用的具体原因。说明 15.21 亿元资金受限的具体原因,以及除已披露的受限资金外,公司货币资金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限制性安排,是否存在与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联合或共管账户或其他协议约定等情形;同时,深交所要求说明募投项目进展情况,是否与项目计划一致;说明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大幅增长的原因,说明是否存在偿付风险等。
对此,海南海药的回复透露,尽管账上资金不少,但实际可支配的资金却并不充裕。
海南海药在回复中提到,公司2019年末货币资金余额共计20.84亿元,其中15.21 亿元处于受限状态,包括定期存款 12.08 亿元、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2.76 亿元。海南海药披露,截至 2019 年末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总额 9.19 亿元,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
02 转变销售模式 还需一定时间
第二方面,关注函中提到了海南海药大幅增加的销售费用问题。
海南海药2019年营业收入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59亿元,扣非后亏损6.27亿元;2020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再度亏损1.01亿元。
然而与营收趋势相反的,是销售费用大幅攀升。
数据显示,海南海药 2019 年销售费用为 11.60 亿元,同比增长 56.69%,与营业收入下降的趋势相反。其中,销售推广费及市场开发费 9.58 亿元,同比增长 46.35%;渠道建设及维护费 1.09 亿元,同比增长 423.56%。
海南海药年报显示,销售费用大幅增长主要系随着公司重组工作的推进,公司对销售团队、销售模式、市场政策、渠道建设等都有较大的调整,公司加大了市场推广、渠道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对此,深交所要求海南海药说明,上述费用支付的主要对象及其成立时间、与公司的合作起始时间、2018年公司向其支付的销售费用,是否为上市公司关联方,并说明公司向其支付的费用是否与其贡献的销售收入相匹配。
海南海药的回复中提到,“两票制”实施后,国内制剂生产企业均在逐步进行销售模式的转型:将传统招商代理制模式逐步转变为公司直接和具备配送资质的商业公司合作,再由商业配送公司将制药企业所生产的药品直接配送至医院终端的模式。
在该模式下,公司销售费用确认原则为: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销售费用。随着带量采购的加速,省级招标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给公司的销售业务带来巨大的冲击。基于公司未来长远战略考虑,为了确保销售模式转变期平稳过渡,维持未来长期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公司多措并举,加大了对销售政策的支持力度,增加销售人员,培育自有销售团队,完整、完善销售渠道建设。
对于2019年发生销售费用11.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2亿元这一情况,海南海药表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首先,为有效调动销区、代理商的积极性,海南海药加大了对经销商的让利力度,增加销售推广费及市场开发费约3亿元;其次,为适应销售模式的重大转变,公司2019年度增加销售人员约100人,并相应增加了渠道开拓、市场和学术推广、业务培训和宣传等销售费用0.4亿元;第三,渠道建设及维护费本期确认1.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8亿元。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为斩断医药行业“带金销售”的灰色利益链条不断出台新政,众多医药企业在销售方面也都处于转型状态。
03 第一大客户“兼职”第一大供应商?
第三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来自原本合并报表的子公司突然变更为合营公司,再上升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客户和第一大供应商,被深交所质疑存在隐瞒子公司的情形。
2011年12月海南海药一全资子公司收购台州一铭50%股权。收购完成后,海南海药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2012年半年报,台州一铭变更为合营公司。2019年年报,台州一铭既为海南海药第一大客户,也是第一大供应商。2019 年海南海药向其销售金额为 1.6亿元、采购金额为 2 亿元;公司 2019 年末对台州一铭预付款余额4,719.49 万元,其中,账龄两年以上的金额为 4,310.72 万元。公开资料显示,台州一铭于 2019 年 10 月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对此,深交所要求结合台州一铭董事会构成、董事产生和委派、主要高级管理人员委派和任命的变化情况,说明台州一铭由海南海药子公司变更为合营公司的时点及依据;说明台州一铭作为海南海药客户兼供应商的原因,海南海药向台州一铭销售、采购的具体产品,并说明海南海药向台州一铭的销售毛利率与其他客户是否存在差异等。
GE 医疗中国新掌门人专访:重新定义“国产化”,张轶昊要这样做!
到一线完成150个医院客户的拜访,和300名员工逐一做面对面沟通,组织召开四次全体员工大会之后,GE 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打定主意,全面国产的战略升级,将是 GE 医疗中国接下来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 放弃一笔即将到手的巨额财富,是一种怎样的...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Y2MDQwMg==&mid=2650210117&idx=1&sn=798cb9453cc624828b6126f958ec8d7a&chksm=bed4ccd889a345ce552e264b13456cc6438d0d4bd67032c0d933b10e50c15120ac92b5770aa8#rd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李芳晨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