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药品 > 药品研发 >
  5. 正文

学科前沿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秦川团队发现新冠病毒感染恒河猴康复后短期内不会再次感染

PPS 点击 蓝字关注我们↑↑↑↑ 2020年7月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秦川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Primary exposure to SARS-CoV-2 protects against reinfection in rhesus macaques”论文。该研

PPS
点击 蓝字关注我们↑↑↑↑

2020年7月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秦川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Primary exposure to SARS-CoV-2 protects against reinfection in rhesus macaques”论文。该研究基于COVID-19的恒河猴模型,阐述了SARS-CoV-2感染恒河猴引起的疾病特征及免疫反应,初步证明SARS-CoV-2感染的动物康复后,机体免疫反应可在短期内保护动物免受再次感染。

早在2003年和2014年,秦川团队先后建立了SARS-CoV和MERS-CoV感染的恒河猴模型。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该团队率先建立了COVID-19的恒河猴模型,其特征是间质性肺炎和病毒在以呼吸道为主的器官内的复制。该模型模拟了SARS-CoV-2感染的致病性,在实验室再现了病毒感染和致病的动态过程,加深了对病因学和病理学的认知,促进了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

有报道指出,SARS-CoV-2感染的康复病人出院后,病毒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引发了公众对当前疫情防控策略的担忧。针对康复患者是否有“再感染”的风险问题,秦川教授团队用相同毒株对康复后的恒河猴进行了再次感染。

研究证明,康复后的恒河猴再次接种新冠病毒时,动物体内未检测到病毒复制,肺组织等器官也未见病理损伤及病毒抗原,推测SARS-CoV-2初次感染引发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可能会保护恒河猴免受再次感染。相应地,初次感染后康复的恒河猴也未出现复发。

上述研究对于康复病人愈后管理、康复病人血清用于临床治疗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疫苗研发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疫苗有效性评价确立了动物模型指标,为推动疫苗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信息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作者著作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Tel:025-83271227,或直接在微信平台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

关于药学进展

《药学进展》杂志是由中国药科大学和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月刊,80页,全彩印刷。刊物以反映药学科研领域的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新趋势为宗旨,以综述、评述、行业发展报告为特色,以药学学科进展、技术进展、新药研发各环节技术信息为重点,是一本专注于医药科技前沿与产业动态的专业媒体。

《药学进展》注重内容策划、加强组稿约稿、深度挖掘、分析药学信息资源、在药学学科进展、科研思路方法、靶点机制探讨、新药研发报告、临床用药分析、国际医药前沿等方面初具特色;特别是医药信息内容以科学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合,更加突出前瞻性、权威性、时效性、新颖性、系统性、实战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刊物篇均下载率连续三年蝉联我国医药期刊榜首,复合影响因子0.760,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药学进展》编委会由国家重大专项化学药总师陈凯先院士担任主编,编委新药研发技术链政府监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临床医院、CRO、由金融资本及知识产权相关机构百余位极具影响力的专家组成。

《药学进展》编辑部官网:www.cpupps.cn;邮箱:yxjz@163.com;电话:025-83271227。欢迎投稿、订阅!

想回顾《药学进展》编委会主办和协办过的精彩活动吗?请戳这里!

 

→ 

→ 

→ 

→ 

 

→ 

→ 

→ 

→  

→  

→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2020CIDS:在这里看见细胞治疗的未来(一)

  7月18日,由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细胞生物资源与医药创新联合会 主办,bioSeedin柏思荟承办的2020第二届中国细胞生物资源与创新医药应用峰会在上海张江盛大举行,共同交流细胞生物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探讨细胞治疗临床研究与转化应用的...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Y3ODExNQ==&mid=2651311301&idx=4&sn=a71878b676ffb8669e23de6cce44e0de&chksm=8bf49ac9bc8313dfbf49c3a5f6044acd2f4f28d6ac589381af266a9e6612a275d3758df171ea#rd

本文来源:药学进展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