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国家医保局:降价50%即可中标!药企别把价格搞死了!

9月24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680号建议的答复。从答复可以看出,全国人大代表李杰的建议应该是要合理设置国家集中采购目录中的低价基药限价。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屡屡招出每片最低1毛多、甚至1分多中标的价格,该建议或与此有关。

9月24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680号建议的答复。从答复可以看出,全国人大代表李杰的建议应该是要合理设置国家集中采购目录中的低价基药限价。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屡屡招出每片最低1毛多、甚至1分多中标的价格,该建议或与此有关。

本文转载自:趣学术
在回复中,国家医保局表示,药企主动选择降价三个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国家医保局刻意压缩企业的合理利润。
同时,在回复中,国家医保局对1.8倍以及降价50%的中标规则进行详解,分析了出台这些竞价规则出台的原因。
对于所有可能会被列入带量采购的品种来说,这是绝对的官方解释,望药企周知,以后报价时,千万不要再犯低级错误了。
01 医保局:降价50%可中标是为防止药价过低
回复中,国家医保局表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并未刻意压缩企业的合理利润,降价空间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一是通过带量采购“确保使用”,企业已经获得了采购量承诺,不必再为药品进医院而公关,营销费用大幅度节约。二是“确保回款”极大缩短了医疗机构结算药品货款的周期,减轻了企业资金成本。三是中选产品的市场销量迅速扩张,生产成本得到分摊,平均成本更低。总的来说,是通过改革释放了制度性成本,打开了降价空间。
在阐述完药企降价原因后,国家医保局对带量采购规则做了三点解释:
其一,带量采购在招标时,都会有一个最高限价,超过此价格报价就是无效报价。那么这个价格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
国家医保局表示,最高有效报价是有一定成交量的历史实际交易价格,而非政府制定。
其二,关于1.8倍规则,即药企报价不得超过最低报价1.8倍方可中标。在第二批带量采购竞标中,拜耳的阿卡波糖报价最低,为每片1毛8分,北京福元报价为4毛多,超过1.8倍,惨痛失标。
对此国家医保局解释称,在第二、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时,为均衡区域间价格水平,避免中选价格差距过大,在中选价格中明确了中选品种价差不超过1.8倍。
所以,1.8倍原则的就是为了防止同一通用名下,药品地区差距过大的问题。但是,如果为了独占市场,有药企超低报价让其他药企都因为1.8倍原则落标,怎么办?
第三,降价50%即可中标的原则就是为了防止药企超低报价。
国家医保局解释说,为了防止非理性竞争行为,联采办专门明确当企业报价降幅大于等于50%(以《采购品种目录》对应规格最高有效申报价为基数进行计算)时,即使价差超过1.8倍仍可中选, 这实际上是为了让更多企业中选,促进理性报价的保护性措施,如果没有这一条款,中选价格将会更低,会有更多企业落选。
不知道国家医保局这几乎苦口婆心的解释,大家看明白了没有,但其背后传递信息相当明确:即使药企下定决心要中标,只要满足比最高限价降价50%即可,降太多也不会用1.8倍的规则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这就是国家医保局所说的“促进理性报价的保护性措施”。
所以,如果不是因为战略布局等其他原因,只是为了一定要中标的话,药企比最高限价降50%就可以保证中标了,没有必要降太多,把价格搞死的。
在解释完后,国家医保局最后表示,下一步,医保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完善采购规则,加快推动集中带量采购成为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的主导模式,扩大改革效应。
也就是说,未来带量采购肯定是医院甚至包括民营和零售的主要采购模式。经过前三批试点后,带量采购的规则已经基本成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了。这次对人大代表的回复中,国家医保局已经相当坦诚地解释了规则的制定及其背后原因,药企一定要看懂、看明白,记住。
对带量采购的质疑、吐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重要的是,应该是从自己公司的战略、品种出发,公司产品会不会进入带量( ),如果进入应该怎么做,如果没有进入又应该怎么做,以及带量品种有明确的市场和利润,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无利可图,是不是要选择进入一个还会较有利润空间的带量品种,这个品种利润回报是一年、两年还是更长时间?这些才是药企应该去考虑的问题。
02 短缺药,未来医院或可备案采购了
在回复中,国家医保局还表示,对于低价药,下一步,医保局将完善短缺药品挂网采购。对于国家和省级短缺药品清单中的品种,允许企业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主报价、直接挂网,医疗机构自主采购,保障企业合理利润和供应。
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无企业挂网或没有列入本省份集中采购目录的,允许医疗机构自主备案采购,通过更加灵活自主的价格调节手段,使短缺药品尽快恢复供应。建立短缺药品价格和采购信息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应对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同时,完善药品采购和价格机制,促进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这里,国家医保局特别提出了短缺药保供稳价问题,或是因为低价是造成短缺的重要原因,毕竟没有利润了,就很难调动药企生产积极性。从国家医保局的政策来看,主要是放开市场,即放开医院采购以及放开采购价格。未来做短缺药,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林凡儒:“四个健康”助力打造百年品牌

不仅卖过柳编,织过草袋,当过伙夫,还做过沥青防水材料的流通、生产和施工......这都是山东医药圈“传奇”人物翔宇药业董事长林凡儒所经历过的。 非科班出身的林凡儒直到 1999 年才开始与医药结缘。 在经济学教授魏杰关于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制课题的启发下,...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司徒阳明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