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创新生物制药企业与跨国公司联姻!9月30日,基石药业宣布与辉瑞达成价值高达4.8亿美元的战略合作。 近十年来,跨国巨头对中国本土创新公司的认可度逐渐提升,其中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与本土公司的诸多合作。30日当天,E药经理人就此对基石药业董事长兼首席
又一家创新生物制药企业与跨国公司联姻!9月30日,基石药业宣布与辉瑞达成价值高达4.8亿美元的战略合作。
01 强强联手,加速舒格利单抗商业化进程
“本次合作主要涵盖三个层面:一是辉瑞以每股约13.37港元的价格对基石药业进行2亿美元的股权投资;二是辉瑞获得PD-L1抗体舒格利单抗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利,而基石药业有权获得高达2.8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额外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三是基石药业和辉瑞将共同选择处于后期研发阶段(已经过概念验证的)的肿瘤产品,在大中华地区联合开发,这些产品可能来自辉瑞的管线,也可能双方联合从第三方引进。”江宁军博士对于此次合作介绍道。
就在9月30日正式公布这笔合作之前,基石药业的港股价格在9.30港元,也就意味着辉瑞本次股权投资溢价超40%。江宁军博士认为这是一笔“非常有说服力的投资”,背后是对基石药业企业价值的认可。而除了股权投资以外,辉瑞获得舒格利单抗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利也是这笔交易中最亮眼的部分之一。
对于年仅四岁的基石药业而言,目前处在由临床开发向商业化延伸的阶段,在肿瘤免疫治疗及精准治疗领域的耕耘将迎来第一波丰收。目前其5款后期候选药物正处于关键性临床试验或注册阶段,未来1-2年,预计将有4款产品获批上市。因而商业化能力是其目前阶段一件极为重要的建设事项。
在PD-L1领域,虽然阿斯利康与罗氏两家跨国企业的产品先前已在中国获批,但还未有国产产品获批,目前基石药业正处在第一梯队,战局已然打开。
“在中国,辉瑞有11个肿瘤产品,覆盖5个细分治疗领域,肿瘤销售团队超过1000人,覆盖超过300个城市和超过2600家医院,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舒格利单抗在竞争激烈的PD-1/PD-L1市场带到前沿。”江宁军博士表示。
02 辉瑞为何瞄准舒格利单抗?
为何双方此次选择了舒格利单抗进行合作?对于辉瑞而言,其在海外市场已经拥有一款PD-L1产品—Bavencio,这款与默克共同合作的产品于2017年获FDA批准上市,用于默克尔细胞癌和尿路上皮癌,但并未在中国上市,此次针对舒格利单抗的合作能弥补其在中国市场的空缺。
从基石药业的角度而言,在竞争激烈但同时市场极为庞大的PD-1/PD-L1市场,有辉瑞的加持无疑能更快速地惠及中国更广大地区的患者。江宁军博士表示:“辉瑞选择舒格利单抗是对这款产品的极大认可。目前辉瑞与默克开发的PD-L1和本次合作的舒格利单抗鉴于经销区域的排它性,两款产品之间不会形成竞争。”
舒格利单抗属于后来居上,作为全人源全长抗PD-L1单克隆抗体,舒格利单抗是一种最接近人体的天然G型免疫球蛋白4(IgG4)单抗药物。与同类药物相比,舒格利单抗在患者体内产生免疫原性及相关毒性的风险更低,这使得舒格利单抗在安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江宁军博士介绍到,舒格利单抗在食管癌、淋巴瘤、肺癌上效果很好,与同类药物相比体现出潜在的独特优势,此外,还有一个“黑马型”适应证——NKT淋巴瘤,效果很好,但目前国内患者较少,临床试验入组仍在加速。
舒格利单抗目前正在开展三、四期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和食管癌的四项III期注册临床研究,一项针对NKT淋巴瘤的II期全球注册临床研究、一项针对多个癌种的多臂Ib期临床研究、以及一项美国桥接性I期研究。
舒格利单抗有望在中国大陆最早商业化上市的是其作为化疗联合用药的IV期非小细胞肺癌适应证。此外,舒格利单抗正在进行的CS1001-302研究是全球第一个抗PD-L1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NSCLC取得成功的随机双盲的III期研究,因此也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联合化疗同时获批鳞状和非鳞状NSCLC一线治疗的抗PD-L1单抗。CS1001-302研究的期中分析显示,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能够降低50%的疾病恶化率或死亡率,其中位PFS为7.8月,而安慰剂联合化疗中位PFS为4.9月。
舒格利单抗在单药和联合疗法两方面齐头并进,使得市场对其商业化期待不断攀升,也成为辉瑞瞄准这款产品的主要原因。“基石药业与辉瑞的战略合作不仅证明辉瑞对我们PD-L1疗法的潜力充满信心,也是对我们研发能力的认可。”袁斌博士补充道。同时对于辉瑞而言,“医药产业发展变局之下,也需要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阶段的创新产品来补充商业化管线,而基石药业的产品和辉瑞的管线之间有着强大的协同作用。”
03 基石药业的商业化道路怎么走?
本次与辉瑞的合作中还有两点很有意思,一是双方的合作框架,将共同选择处于后期研发阶段的肿瘤产品,并在大中华地区联合开发。这些产品可能来自辉瑞的管线,也可能双方联合从第三方引进。二是除了舒格利单抗以外,基石药业另外三款临近商业化的核心产品阿泊替尼、普拉替尼、TIBSOVO不在此次合作之列。
成立于2015年底的基石药业发展时间虽然并不久,但已经建立了一条15种肿瘤候选药物组成的丰富产品管线,产品开发能力已经得到验证,但商业化团队仍处于发展阶段。而上述两点也体现了基石药业对自己商业化能力建设的考量。
毫无疑问,这一合作框架将使双方优势互补,发挥未来开发和商业化其他产品的最大潜力。辉瑞在商业化领域的实力无疑是业界领先水准,基石药业不仅在舒格利单抗的商业化进程中借力了辉瑞的强大商业化能力,未来还能够在合作中借鉴辉瑞成熟的商业化运营体系和经验。未来,双方也有可能共同商业化联合引进的产品。
另一方面,与PD-1/PD-L1的庞大市场与诸多适应证不同,基石药业的另三款临近商业化阶段的产品被称为精准治疗药物,袁斌博士认为,这些产品适合用一个比较精干的团队推动商业化,也适合作为基石药业起步商业化阶段的核心产品,来推动商业化团队的建设和商业化向前发展。
其中,用于胃肠间质瘤的阿泊替尼已在中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另一款有可能成为中国首款RET抑制剂的产品普拉替尼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上市申请也已被受理,并纳入了优先审评;而针对血液肿瘤的IDH1抑制剂TIBSOVO已在中国台湾递交新药申请,今年在新加坡也将同步递交,在中国大陆正在进行两项注册性试验。
上述几款产品的商业化阶段预计将在1-2年内到达,而基石药业也正逐渐建立起商业化团队,亲自为上述产品备战。去年年底,原BMS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总经理赵萍加入基石药业,担任大中华区总经理兼公司商业运营负责人,接手商业化团队,预计今年底基石药业的商业化团队将达到200人左右的规模,并在2021年末达到400人左右。
在迈向拥有全方位能力的创新制药企业道路上,基石药业已经拥有非常清晰的商业化规划和蓝图,搭建专业人才团队变得尤为重要。随着接下来几年多款产品在多个市场的上市,基石药业正期待汇聚更多国际性优秀人才,打造一支极具激情与能力的商业化团队。
上市药企集体遭遇钱荒?数十亿募投资金改道……
募投项目历来被视作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潜在动能,变更、终止或者延迟原有募投项目,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今年以来,不少上市药企主动缩减项目规模甚至直接终止募投项目,并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现象也愈益明显。 日前,信邦制药发布公告称,将终止“仁...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E药经理人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