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从GE医疗到丹纳赫,思拓凡开启中国新时刻

在中国医药创新生态高速发展的当下,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在经历重构,寻求升级。背靠丹纳赫,全新出发的思拓凡势必也将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继续在中国市场布局和发力,开拓属于自己的创新赋能之路。 2020年4月1日,思拓凡(Cytiva)正式宣布成立,由此也

在中国医药创新生态高速发展的当下,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在经历重构,寻求升级。背靠丹纳赫,全新出发的思拓凡势必也将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继续在中国市场布局和发力,开拓属于自己的创新赋能之路。

2020年4月1日,思拓凡(Cytiva)正式宣布成立,由此也宣告了丹纳赫对思拓凡前身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价值214亿美元的收购案尘埃落定,思拓凡成为了丹纳赫集团旗下的运营公司。

对于思拓凡大中华区总经理俞丽华来说,这一天并没有什么不同,不仅是因为法人实体和整体业务流程都已经在今年1月1日就完成了过度,更是这次收购整合在俞丽华看来就像“整体搬家”,人员、产品、技术和服务一同并入丹纳赫,因此让“变化”并没有那么明显。

在全球40多个国家拥有近7000名员工,将加速行业的增长、提高产能和创新技术作为主要战略聚焦的思拓凡开始了在中国的新时刻。而在中国医药创新生态高速发展的当下,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在经历重构,寻求升级。背靠丹纳赫,全新出发的思拓凡势必也将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继续在中国市场布局和发力,开拓属于自己的创新赋能之路。

01聚合效应
“其实我们最大的变化是没有变化。

俞丽华经常会被问道并入丹纳赫之后有哪些变化,她也总说,虽然大家都挺难相信,但相当于“整体搬家”的并购,确实没有给思拓凡的业务和俞丽华自己带来什么变化。“实际上从客户体验来说,他们并没有感觉和之前有什么不同,除了我们的logo变了。”

思拓凡大中华区总经理俞丽华

但变化还是存在的,例如思拓凡不再只是一个业务单元,而是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再加上背靠一路以并购开疆扩土的丹纳赫,思拓凡在中国能做的远比过去要多。

在俞丽华看来,加入丹纳赫后,思拓凡在生命科学领域更加有了“集体智慧”,并且可以将已经有的业务继续扩大化。另外,丹纳赫的商业系统也将助力思拓凡在中国更加卓越地开展运营。

兼并收购是丹纳赫的重要基因,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丹纳赫商业系统(DBS),该系统在公司运营改进、商业改进、营销改进、研发改进等方面都非常出色,通过收购扩大市场和产品类别后,借助DBS实现可持续外延扩张。

“我希望在DBS的辅助下,我们能以更完整和更优化的商业运营流程,让客户觉得和我们做生意更容易,同时也希望我们对市场的响应能够更快,这些都是无论是否在丹纳赫,都要持续改进的目标。”俞丽华对E药经理人表示。

02 本土化进阶
对于任何跨国企业来说,中国都是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思拓凡也不例外。 在新阶段,如何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相应的策略和布局,是在这个变革时代下 的重要命题。

中国市场对于思拓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俞丽华表示,中国在快速发展中,对于创新药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无论是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还是企业成本控制的要求,都给了思拓凡新的机会窗口。

“中国巨大的医疗需求,就必然会驱动这些制药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和工艺来进一步降低成本,最终实现价廉质优,同时也有很好的效果。”俞丽华如是说。

人才培养,是思拓凡制定中国策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每年近3000人次规模的培训,让思拓凡也有着生物产业“黄埔军校”的称号。

例如思拓凡上线的“Cytiva大学”,把技术底蕴和产业经验与业内人士职业发展所需相结合,提供了涵盖产业基本知识、阶段强化、工艺全流程等知识体系,通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课程,线上结合线下联动,帮助客户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实现降本增效,推动生命科学行业的进步,成为长期陪伴生物医药从业者的职业发展伙伴。

俞丽华直言,思拓凡的人才培训不仅是帮助这些终端使用者拥有良好的上岗经验,同时也是希望这些培训能对整个药品生产的工艺开发进行更深的探索。

此外,思拓凡针对中国市场的策略,不止是当下的创新,还有包括基因治疗在内的新的疗法和技术。今年9月,思拓凡与复星凯特达成战略合作,建立“细胞与基因治疗工艺开发联合实验室”,后者将利用思拓凡的病毒载体平台和细胞工艺平台设备,进行基因载体以及细胞制备的标准化工艺开发,加速研发管线中的自主研发CAR-T项目推向临床,以及TIL/TCR-T等创新细胞疗法的工艺开发。

“所谓本土化不仅仅是服务好本土的客户,更重要的是要像本土一样去思考,像本土一样去行动,像本土一样去支持。”俞丽华认为,本土化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做好本土化供应,这样才能以最快时间响应本土需求和供应。

此前,思拓凡与复宏汉霖就连续化生产技术开发达成战略合作,后者不仅是思拓凡进入中国后首个生物反应器用户,也是中国首个采用一次性生产工艺报批生物类似药汉利康的公司。

俞丽华坦言,这样的合作机会就得益于思拓凡的本土化速度,由于在一次性耗材上已经实现了本土化供应,不仅让思拓凡能够快速响应,更是有了抓住机会的能力保障。

03 立足中国,服务亚洲
2020年9月,思拓凡为了加速赋能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决定投资5亿美元,增加1000名员工,用以支持产能扩增计划。 显然,在中国的扩产计划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扩产计划,主要是应对目前行业的主要需求,我们计划要快速加大耗材的产能,希望未来三到五年内有三倍于现在的产能,来应对行业的快速发展。”俞丽华对E药经理人表示。

在全球扩产计划的同时,思拓凡也将把“立足中国,服务中国”的策略扩张到“立足中国,服务亚洲”,在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共同分享快速发展成果的同时,将优势制造能力辐射全亚洲。

对此,俞丽华表示,首先要做好“立足中国”,一次性生产工艺大量耗材和组件的本地化生产至关重要,思拓凡早在2018年就完成了本地化生产,并获得非常好的市场认可。因此在全球扩张计划的支持下,作为整个药品生产流程中最关键的物料之一,在保证中国市场供应的基础上,可以将产品供应到亚洲其他市场。

但这其中也不乏挑战,俞丽华直言,比如要打造产品供应标准统一的质量体系,中国制造的产品无论从原材料、生产工艺还是质量标准都要用全球统一标准去衡量。

重庆、湖南五省市联盟集采!20个品种,两个质量层次,独家中标享全部集采量!

12日晚,《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 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常用药品联合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在业界流传。 文件内容显示,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联合采购地区委派代表组成联合采购工作办公室,代表 5省(市、区)医疗...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白晨 梁蕾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