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五年四换董事长,“共和国医药长子”人事再变动,艰难转型之路成功了吗?

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被称为共和国“医药长子”的华北制药再度迎来高管级别人事变动,2018年6月起开始主持工作的董事长杨国占辞职。这已是五年内华北制药更换的第四位董事长。 10月26日,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北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

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被称为共和国“医药长子”的华北制药再度迎来高管级别人事变动,2018年6月起开始主持工作的董事长杨国占辞职。这已是五年内华北制药更换的第四位董事长。

10月26日,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北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20年10月26日收到董事长杨国占的书面辞职报告。杨国占因工作原因,向董事会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同时一并辞去公司董事会战略(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提名与薪酬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
公告称,杨国占的辞职报告于送达董事会时即刻生效。辞去上述职务后,杨国占将不再担任华北制药的任何职务。
根据天眼查信息, 此次人事变动前除去华北制药,杨国占还担任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冀中能源)和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药集团)两家集团公司的董事长职务。 三家公司股权结构交织,根据公开信息,冀中能源直接持有华北制药 21.60%的股权,并通过华药集团和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15.73%和 15.33%的股份,合计占比44.15%为华北制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河北省国资委。
在华北制药公告公布一天前,10月25日,华药集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冀中能源对华北制药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 杨国占不再担任华药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刘文富主持华药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会、董事会全面工作。
而作为控股股东的冀中能源也在同步进行着“领导班子调整”。 10月24日,冀中能源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对冀中能源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河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平宣布了关于冀中能源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经省委决定,郝竹山同志任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书记,主持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工作;苏科舜同志主持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层日常工作;李军辉同志任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书记;温建国同志任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 其中未提及杨国占接下来的安排。
此次华北制药的公告中则称,在选举出新任董事长之前由副董事长刘文富主持华北制药董事会工作。
刘文富是老华药人,现年58岁,曾任华北制药技控处开发一组组长,千吨青霉素工程自动化项目组组长,倍达公司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华北制药计算中心主任,先泰公司总经理等职务,2009年华北制药完成重组后刘文富长期担任华北制药总经理一职。
这已是刘文富第三次以副手的身份在华北制药董事长空缺时主持工作。 此前一次华北制药出现人事变动,刘文富曾以副董事长身份主持实际工作长达一年。
01 三度异动
近些年,华北制药在董事长这个岗位上发生变动已不是第一次
2009年重组之后华北制药高层人事变动“接二连三”,2016年以来董事长更是换了四位。杨国占之前,两任董事长同样以辞职的方式离开岗位。
2017年2月9日,华北制药发布董事长辞职公告,口吻与此次请辞相似。当时公告称,现任董事长郭周克因个人原因,向董事会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以及公司董事会战略(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提名与薪酬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郭周克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董事会将尽快提名推荐并选举审定合适的董事候选人,在此期间,由副董事长、总经理刘文富主持董事会相关工作。
郭周克的辞职离华北制药上一任董事长杨海静辞职仅隔了4个月。2016年10月,华北制药公告宣布杨海静辞去董事长职务,公司工作暂由刘文富主持。
而在此之前华北制药的掌舵人,冀中能源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社平则在2016年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2018年王社平因受贿、贪污、挪用公款被“双开”并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五年换四帅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华北制药在转型中不断尝试的态势。
华北制药的前身华北制药厂建国初期由国家投资7000万元筹建。华北制药1958年6月正式建成投产,被誉为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共和国的医药长子”,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中仅有3个医药项目,而华药就占其二。投产当年华北制药生产的第一批青霉素即下线,开创了国内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先河,使我国摆脱了建国初期青霉素完全依赖进口的尴尬。
到上世纪90年代,华北制药虽然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但逐渐无法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节奏,效益疲软。最终在2009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华北制药进行重组,冀中能源入主。  
虽然引来强援,但华北制药并未全找回当年“医药长子”的风采,业绩差强人意被同处石家庄的石药集团远远甩在后面。2011年前后华北制药开启传战略转型,从原料药向制剂药进行转变。转型后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并进行搬迁、环保升级改造,以及医药及其他物流业务收入的减少受这些因素影响,曾一度出现营收下滑。 有专业人士分析,华北制药高层频换与其业绩表现不无关联。
离任掌舵人都试图在华北制药的转型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在杨国占请辞之前,华北制药于今年发布公告称向华药集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华药集团持有的爱诺公司 51%股权、动保公司 100%股权及华药集团持有的华北牌系列商标资产,涉及金额8.86亿元。其中爱诺公司业务以生产无公害生物农兽药原料药为主的,为华药集团与华北制药联合持股子公司;动保公司则主要生产加工兽用粉针、兽用水针、兽用分散剂、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等兽药制剂及饲料添加剂,为华药集团全资子公司。 有分析称华北制药试图以此拓宽业务进军农兽药领域,整合华药集团和华北制药业务和相关资源以增厚业绩,并推动华药集团整体上市。
10月27日,华北制药发布公告称受疫情影响将延长,拟申请本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的相关财务资料有效期延长1个月。
自2009年重组完成后,华北制药的董事长一直由冀中能源系高管兼任,即所谓“外行管内行”。 华北制药总经理刘文富曾三次在董事长变动后临时主持公司实际工作。E药经理人曾在采访刘文富时就此提问,刘文富以郭士纳由食品公司转战IBM公司并成功使IBM扭亏为盈举例,“关键是管理制度和文化的建立,以及机制创新。并且,冀中能源和华药都是国企,文化同根、历史同源。”他表示外部董事长可以对整个华药的发展作出清晰的规划和决策。
02 积重转型
无论人事变动还是重组收购都是华北制药努力转型的缩影。
2015-2019 年,东北制药“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药”三大核心业务收入占比逐渐变化。2019年化学制剂药、化学原料药、生物制剂在华北制药营收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4.31%、21.41%和12.66% 。其中化学制剂收入达到59.09亿,生物制剂收入13.78 亿,13个制剂品种全年收入过亿,制剂业务合计收入占比约近70%。华北制药整体业务由原料药向制剂的转变已基本完成。
而其中尤以生物制剂业务增长迅速。2019 年生物制剂业务同比增长46.99%,毛利率 87.27%。华北制药旗下全资子公司金坦生物拥有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等系列基因工程药物,2019 年实现营业收入 13.74 亿,实现净利润 3.71 亿。中检所批签发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其核心产品乙肝疫苗的批签发数量持续增加,市场占比从 2015年的11.87%增长至2019年的19.91%,2019年同比增长57.33%,疫苗收入突破10亿元。
业务转型的确带来了业绩提高,2018年开始华北制药总体营收开始恢复增长。2019年实现营收近109亿元,创2014年以来的新高。
据华北制药2020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华北制药实现56.21亿元,同比增长5.42%;实现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37.78%。 不过其归母扣非净利润为0.19亿元,同比下降65.69%。
10月22日,华北制药发布2020年三季度报告,仍是类似情形。公告显示,1月至9月华北制药实现营收86.38亿元,同比增长7.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39.94%。 但扣非净利润2129万,同比下降64.86%。
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之间的反差很大程度源自政府补助,财报显示2020年1月至9月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高达1.07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高达83%。
此前 ,华北 制药曾赖政府补助扭转了本应亏损的局面。 2014 年、 2016 年,华北制药扣非净利润分别为 -3053.87 万元和 -5122.59 万元,同期 净利润 分别为 3852 万元及 5442 万元,其中原因正是来自政府获得的补助,分别达到1.62亿元和5620.15万元。
另一方面,自2014年开始华北制药的负债率一直维持在66%以上并持续走高,2019年负债率达到69.67%,同比上涨0.43%。与此同时,华北制药的负债规模在增大,截至2020年9月30日华北制药负债总额高达151.94亿元,较年初增加22.77亿元,其中流动负债约112.54亿,短期偿债压力大。
2014开始华北制药的销售费用一直呈上涨态势,特别是2018年上涨幅度达到93%20 19 ,华北制药销售费用为 31.99 亿元,比上年上涨 21.19 % ,占营收的比例 接近 30 %
补助、负债、高额的销售费用,虽然努力转型,摆在华北制药面前尚待解决的难题似乎还有很多。

1460万元一针,诺华全球最贵药三季度增长80%!SMA1型患者活不过两岁,全球三款SMA药如何了?

诺华三季报发布,全球最贵药Zolgensma同比增长79%,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腰穿注射到静脉注射再到口服用药,SMA用药已增至三款,这三款各自优势在哪?为何能拉动业绩增长? 全球最贵药物三个月卖了3亿美元(20.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 10月27...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谭安洋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