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营销 >
  5. 正文

复星医药、药明康德再出手!2020年这些领域的创新公司大受关注

一边是退出已投参股项目,聚焦创新医药主业,一边是利用产业资本追寻创新产品,显然,在整个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内药企也开始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完成创新探索。 近日,创新药公司新元素医药宣布完成由丽珠医药和红杉资本中国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公告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1 招聘岗位及主要职责 本次公开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4名,主要职责是协助开展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相关工作。 2 岗位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

一边是退出已投参股项目,聚焦创新医药主业,一边是利用产业资本追寻创新产品,显然,在整个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内药企也开始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完成创新探索。

近日,创新药公司新元素医药宣布完成由丽珠医药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合领投的3000万美金的B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推进新元素医药痛风创新药ABP-671在美国和亚洲的2期临床及后续临床试验,以及NASH药物的临床前与早期临床研究。
新元素医药创办于2012年,主要从事代谢类疾病和抗癌类创新药物研发,包括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胃癌、肠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的7款创新药。新元素医药核心团队人员主要来自美国,具有广泛的创新药物的研发经验,其创始人史东方回国前的20年,在美、英一直从事抗肿瘤、抗HCV和治疗二型糖尿病等First-in-Class创新药的研发。
而新元素医药这轮融资的领投方丽珠医药、红杉资本也同样引人关注。E药经理人梳理发现,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红杉资本投资了约10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大多是创新药方向。红杉资本加快加大医药领域投资的姿态已经显现。而另一位领投方丽珠医药,其作为国内本土大型综合性药企,近几年开始加速转型创新型药企,不光是加大自身研发投入,还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投资布局,积极参与新药研发创新平台的合作。
去年6月,丽珠医药发布公告表示,丽珠医药下属子公司卡迪生物将出资3000万元认购羿尊医药新增注册资本311.11万元,占增资完成后羿尊医药注册资本的10%。 本次对外投资是为了充分发挥各方在细胞治疗业务领域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的优势,增资完成后,卡迪生物将与羿尊医药就其Vac-T和NK-T细胞疗法的现有全部产品项目开展全球独家合作。 本次投资符合丽珠医药生物药领域中、长期研发管线的战略布局。
另一项时间距离比较近的投资发生在去年10月,丽珠医药的全资境外投资平台Livzon International Ventures I同国际知名基金Clal Biotechnology Industries(CBI)、倚锋资本等投资3300万美元给Elicio Therapeutics(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新一代肿瘤免疫技术公司),用于推进Elicio在研的新型淋巴结靶向肿瘤免疫治疗管线,包括ELI-002,一种两亲性KRAS突变体(mKRAS)疫苗(AMP KRAS)。
丽珠医药三次密集的投资自然是下了“大手笔”,但有“买”就有“卖”,对于企业来讲,及时补充现金流也成为企业重新赋能的关键所在。很巧合的是,就在“新元素医药获3000万美金B轮融资”消息传出的同一日,丽珠医药发布公告表示,为了更好聚焦创新医药主业,拟1.215亿元人民币出售江苏尼科19.99%股权。
E药经理人注意到,从2020年开始,就有多家药企宣布出售股权。如1月2日,誉衡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同意将持有的澳诺(中国)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月6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海尔生物发布公告称,将以2700万元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海美康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5%的股权,交易完成之后,海尔生物不再拥有从事分子诊断 POCT 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实体。至于出售原因,海尔生物在公告中表示,因分子诊断POCT具有技术难度高、开发及审批周期长的特点,在形成稳定收入和盈利前,仍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人员和管理成本,且发展前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此举正是为了降低公司经营风险,更好地促进主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
E药经理人对2020年1月至5月期间医药行业的投融资案例梳理也发现,除了丽珠医药外,国内有18家药企通过产业资本投资创新药相关的公司。其中露出面孔多的有复星医药、药明康德、且大都是作为独家领投方的身份出现。

京东健康与卫材中国达成战略合作,打造老年群体医疗健康线上服务平台

2020年6月4日,京东健康与全球领先的跨国药企卫材中国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宣布,将卫材在多种疾病治疗领域积累的国际经验、专业知识和创新医疗解决方案,与京东健康的医药电子商务、互联网医疗等优势业务充分结合,打造出业内首个专注于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

(图表信息来源:浩悦资本
一边是退出已投参股项目,聚焦创新医药主业,一边是利用产业资本追寻创新产品,显然,在整个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内药企也开始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完成创新探索。
01  这些领域的明星公司受关注
2020年5月16日,三优生物宣布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海尔医疗、之江生物共同出资完成。三优生物成立于2015年,位于上海,是一家专注于创新抗体药物研发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代表性的整体项目有CLDN18.2、PD-L1、CD47、CD40、BCMA、IL17等类别靶点的全人单克隆抗体、人源化抗体、单域抗体、双特异抗体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其中2个项目已完成PCC确认并成功转让,有多个项目正在进行动物模型验证。
本轮融资将用于升级三优生物大容量噬菌体展示全人及双特异抗体库、完善体内体外药效药代筛选服务平台,完善药物质量研究、工艺研发和生产用细胞株构建等服务平台,协同客户孵化苗圃项目并推进多个抗肿瘤抗体药物的临床前研究。
在CRO领域,和三优生物一样受到产业资本关注的还有澎立生物。5月16日,澎立生物完成最新一轮股权融资,由BRAVE HORSE LIMITED、东方证券、泰格医药共同出资完成。公开资料显示,澎立生物成立于2008年,为30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新药研发机构提供包括建立临床前药效疾病模型、测试候选药物药效作用、测试医疗器械生物适用性等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标准的专业研发外包服务。而早在2017年年初,澎立生物完成A轮融资时,泰格医药便有参与跟投。
在创新药领域,康方生物、喜鹊医药、拨云生物等创新型企业则分别受到了汉康医药、康恩贝制药、远大医药的资本加持。
4月14日,康方生物完成F轮-上市前1.6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OrbiMed奥博资本、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国调基金/结构调整基金、博裕资本、汉康医药、Hudson Bay Capital、清池资本、CRF Investment、AIHC Capital Management。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康方生物宣布完成近1.5亿美元D轮私募融资,一举成为2019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融资金额第六高的融资案例。
而新近登陆港股的康方生物近期也确实受关注不少。一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受理与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及商业化的抗PD-1单抗药物派安普利单抗(安尼可)的新药上市申请,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这或将成为康方生物IPO后第一个上市的产品,二是在国内已有4款进口PD-1/L1产品和4款合资/国产PD-1产品的竞争状态下,业内人士对中国生物制药商业化能力的看好。
02  复星医药、药明康德再出手
谈及产业资本投资,复星医药、药明康德定是绕不开的两家企业。
药明康德近年来通过内生建设和外延并购双方面发展,通过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和组建合资公司等方式打造生物医药研发产业的生态圈。 投资具有潜力的创新药企业已经是常态化操作。
在风险投资部分,药明康德主要的投资主体是成立于 2011 年的药明康德一期基金及2015 年专门成立的毓承资本,管理合计超过 3.5 亿美元规模的两支美元基金,曾投资了百济神州等后来上市的多家药企。
2020年2月19日,北海康成宣布获得9800万美元的D轮融资,由泛大西洋投资集团和药明康德共同出资完成。北海康成是国内罕见病药物领域少有的龙头企业,拥有丰富的研发管线,是中国罕见病联盟的发起单位。此次投资,与药明康德在罕见病领域的关注不无关系,此前药明生物就曾与北海康成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动罕见病药物的开发进程。目前药明康德旗下基金与药明生物在北海康成合计持股比例为13.11%,已经超过公司创始人薛群,成为第一大股东。
而以并购见长的复星医药早在2008年就下定决心布局大分子生物药,先后运用产业资本投资了如今表现颇为亮眼的复宏汉霖、复星凯特。在2020年,复星医药再度出手,与通德资本一起领投了海创药业。
海创药业由归国海归科学家陈元伟于2013年创立,致力于氘代新药的研发。2019年7月29日,海创药业完成4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通德资本、复星医药领投,朗盛投资、恒兴资本、硅谷火炬等共同出资。2020年1月9日,海创药业又继续完成了3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增B轮投资机构有通德资本、复星医药领投,新增B+轮投资机构有力鼎资本、楹联健康基金、吉林敖东、广发信德等。
海创药业目前已实现了8个品种的新药产品管线积累,涵盖多种癌症、代谢疾病等领域。其中,治疗前列腺癌症新药HC-1119已启动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计划2022年申请全球上市销售,并将与上市公司海思科下属全资子公司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并生产和销售;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新药HP501正在进行中国临床I期试验。
除了上述两位“熟人”外,E药经理人注意到,刚上市不久的未盈利生物药企君实生物在2020年投资了mRNA药物研发企业斯微生物。
君实生物2月6日发布公告表示,根据经营发展需要,公司以自有资金10,000,000 元人民币参与斯微生物 A+轮融资并获得其 2.86%的股权。斯微生物是国内较早开展 mRNA 药物研发生产的平台型企业,本次投资有助于公司与斯微生物优势互补,未来合作开展创新药物和创新联合疗法的开发,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斯微生物目前拥有十几个自主开发的mRNA新药研发项目,专注于mRNA个体化癌症疫苗、mRNA传染病疫苗、蛋白缺陷类疾病mRNA药物和遗传病mRNA药物治疗领域。疫情期间,斯微生物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等紧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参与科技部应急攻关项目。

友情提示:
近期微信公众号平台调整了推送机制,
订阅号的阅读列表不再按发布时间排序。
请在阅读后,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或者点击右上角,把我们设置为“星标”
这样,才能保证新的文章能第一时间推送给您。
更欢迎您的评论。


再谈医药代表备案:代表要赶紧做哪些事?企业应怎么办?

医药代表,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两类代表。当前急迫的任务是尽早从医药销售代表归位到医药学术代表,这才是医药代表真正该有的职能。这次药监部门《征求意见稿》,正当其时。 国家药监局公布了《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芦超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