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资讯 >
  4. 营销 >
  5. 正文

AZ错失80亿美元生物类似药入场券,与三星韩国合资公司将清算

阿斯利康和三星生物将解散合资公司Archigen Biotech。该合资公司成立的最重要任务就是研发利妥昔单抗的生物类似药。目前利妥昔单抗的全球市场价值在80亿美元左右。三星生物已经累计为该公司投入了1.25亿美元。 阿斯利康与三星生物强强联合成立的明星仿制药企

阿斯利康和三星生物将解散合资公司Archigen Biotech。该合资公司成立的最重要任务就是研发利妥昔单抗的生物类似药。目前利妥昔单抗的全球市场价值在80亿美元左右。三星生物已经累计为该公司投入了1.25亿美元。



阿斯利康与三星生物强强联合成立的明星仿制药企将走上清算之路。
11月19日,fiercepharma消息称,三星生物和阿斯利康将解散合资公司Archigen Biotech。三星生物已经累计在该公司投入了1.25亿美元。
 
据了解,Archigen Biotech成立于2014年,三星生物和阿斯利康各占股50%。该公司成立之初的主要目的就是,开发罗氏的重磅炸弹抗癌药美罗华Rituxan(利妥昔单抗)的生物类似药,项目名称为SAIT101。
 
但是据三星今年第三季报显示,Archigen Biotech将停止研发SAIT101项目。这也意味着,这一合资公司最初成立的意义已经荡然无存。
 
01 一个必然的决定?
 
对于合资公司最终走向清算的重要原因,fiercepharma援引三星生物制药某负责人意见称,双方都认为该产品缺乏商业可行性。
 
就目前来看,该合资公司倾力研发的SAIT101项目,既无市场先发优势,在效果方面也没有特别可圈可点之处,如今走向清算也是情理之中。
 
目前,利妥昔单抗这一赛道竞争异常激烈,已有多家巨头入场,该合资公司已经错失了最佳时期。fiercepharma报道称,Archigen Biotech在2016年6月启动了SAIT101在滤泡性淋巴瘤的Ⅲ期试验。但进展缓慢,较原计划推迟了1年多。其10月份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该产品并没有特别优于已上市的产品。
 
并且,韩国的另一家药企Celltrion通过与仿制药巨头梯瓦合作,已经推出了利妥昔单抗的生物类似药,进一步增加了合资公司的发展压力。今年5月,梯瓦和Celltrion联合宣布,Truxima(rituximab-abbs,利妥昔单抗)已在美国上市。在定价方面,Truxima的批发采购成本较原研罗氏Rituxan低10%。
 
放眼全球市场,诺华旗下山德士的相关产品Rixathon/Riximyo已在欧洲销售。在今年年初辉瑞公司也开始开始销售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Ruxience,价格比Rituxan低24%。2019年底安进和艾尔建联合研发的ABP798(利妥昔单抗)已经向美FDA提交了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迈蓝与Mabion也联合推出了Rituxan的生物类似药。
 
同样,中国制药企业也在利妥昔单抗的研发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利妥昔单抗于2000年4月进入中国,适应症为CD20阳性的滤泡型和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2017年进入医保目录。2019年2月,国家药监局批准了上海复宏汉霖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汉利康)上市注册申请,成为国内获批的首个生物类似药,主要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今年10月,礼来和信达生物制药共同宣布,双方共同开发的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达伯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英文商标: HALPRYZA®)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此外,海正药业、正大天晴、神州细胞、华兰基因、嘉和生物、上海生物、丽珠单抗、新时代药业等也均在利妥昔单抗上有重要布局。
 
据了解,目前利妥昔单抗已获批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肉芽肿合并多血管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寻常型天疱疮、重症肌无力和EB病毒阳性粘膜皮肤溃疡的适应症。有数据称,该药品的全球市场价值在80亿美元左右。
 
02 合资企业发展不易
 
巨头之间合资公司最终走向清算或终止合作的案例并不罕见。
 
例如,2017年跨国制药企业海正辉瑞,最终以辉瑞退出告终。海正辉瑞成立于2012年9月,项目总投资为2.95亿美元,海正药业和辉瑞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2017年11月10日,辉瑞与海正签下股权转让协议,将其在辉瑞海正49%的权益转让给其关联方HPPC。股权处置完成后,辉瑞不再直接或间接持有海正辉瑞任何股权权益。
 
而导致合资公司最终分道扬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业绩承压。据了解海正辉瑞成立之初其设立的营业目标为,到2020年将实现营收超20亿美元,销售网络覆盖全国95%的三甲医院、90%的二级医院和75%的一级医院。但实际上,海正辉瑞在2013年和2014年的营收分别为43.19亿元和49.51亿元人民币,但到了2015年业绩急剧下滑,营收仅为28.2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下滑超过100%。在这种情况下,海正辉瑞一年内接连替换了两位CEO,并且多名高管如相继离职。
当时就有业内人士就分析称,达不到商业指标,慢慢双方就容易产生嫌隙。而阿斯利康和三星生物的合资公司,在主打项目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即便未来产品顺利上市,其产品销售的压力也可见一斑。
 
另外,在合资公司发展过程中,双方对公司的发展策略容易产生偏差。辉瑞期待海正辉瑞重点开发当时占据中国70%市场份额的仿制药市场,而海正药业则期待借助海正辉瑞从原料药企业转型为制剂企业,将大部分的制剂业务陆续转移到了合资公司。
2016年,默沙东与印度太阳制药的合资公司散伙的原因,官方称是“由于双方的战略挑战”。同样是在2016年,赛诺菲默克双方撤销已经成立了22年的疫苗合资公司Sanofi Pasteur MSD。其官方所宣布的原因是,综合各自的发展策略以及欧盟疫苗业务的经济和监管环境之后慎重做下的决定。
 
合资公司的股权分配也是导致合资公司难以为继的重要因素。此前报道称,海正辉瑞在成立前关于控股权的问题就争夺了一年多,最困难的一次,双方进行了长达两个星期的封闭式谈判,最终海正药业以51%的比例拿下了绝对控股权。解散的Sanofi Pasteur MSD的股权是赛诺菲和默克各占据50%。此次三星生物制药和阿斯利康的合资公司,双方的控股权比例也是均等。这也意味着合资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决策问题将贯穿企业发展始终。
 
不过,尽管这些大药企之间的合资公司最终或走向解散,或一方撤资,但是合资双方的友谊依旧长存。近期,三星生物制药与阿斯利康签署了一项长期供应协议,三星生物制药将为阿斯利康提供3.31美元的原料药和产品供应,支持阿斯利康的生物制剂业务发展,并且该协议还有望增加到5.456亿美元。2016年当印度太阳制药与默沙东在合资公司解散后,双方其他合作依旧继续,如2014年默沙东银屑病药物tildrakizumab在全球范围内的独家权益,以及糖尿病药物西他列汀在印度市场的合作营销等。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李妮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