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2000家药企处于亏损状态的医药行业,企业该如何应对? 在11月28日召开的第十二届(2020)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启思会)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荣誉会长于明德通过一组数据描绘出了医药行业当前的状态。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荣誉会长于明
面对近2000家药企处于亏损状态的医药行业,企业该如何应对?
在11月28日召开的第十二届(2020)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启思会)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荣誉会长于明德通过一组数据描绘出了医药行业当前的状态。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荣誉会长于明德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在整体国民经济处于下行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表现非常稳健,实现营业收入2.61万亿元,增速7.95%;实现利润3457亿元,增速7.02%;出口交货值2116.9亿元,增速7.03%。 然而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医药行业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较同期下降8.9%。在于明德看来,这是从未有过的。 2020年第二季度末,医药行业已经走出了负增长的阴影,实现同比0.2%的增长。在医药子行业中,与疫情相关的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增速最快,分别达到40%与20%的增速。而常规药品领域则受疫情打击较大,其中中成药领域最不理想,直至今年9月份为止,依然处于负增长阶段。 “医药行业当前的形势很极端,好的企业欢喜的不得了,一个季度营利24亿;差的企业日子也很难过,亏损额直线上涨。”于明德直言不讳。我们不能把目光全部集中在头部药企,2019年,医药行业亏损金额达到187.9亿元,亏损金额达到历史最高点。到了2020年9月,医药行业亏损企业已经达到1924家!可谓触目惊心。 显然,将近2000家药企很大程度上都是处于艰难度日的中小微企业。这些药企中,亏损最为严重的是化药制剂类,亏损企业占比达到40%。“有疫情影响的因素,但疫情不是唯一因素。”于明德认为。那么在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形势下,对药企影响最大的政策是什么?有57.5%的受访企业选择带量采购,有46%的企业认为是医保的目录调整及价格谈判,另有38.8%的企业认为与中药传承创新的有关政策影响较大。 与药企的呼声不谋而合,两会代表们也持有相似的建议。在两会提案议案中,对于支持鼓励医药创新、增加中医中药科研投入、改变当前不合理的审评审批标准等话题,两会代表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意见。于明德表示,通过吸纳医药企业的声音,将相关的建议与意见传递给有关部门,促进国家做出更科学化的政策,共同促进产业发展。 面对近2000家药企处于亏损状态的行业境况下,企业该如何应对? 于明德提出,首先就是按照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分析,来调整工作。充分预估困难,要坚持底线思维,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做更多克服困难的准备,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我们自己要有战胜的信心,要埋头苦干,加快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有些东西可能钱是买不来的,那我们要加快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于明德建议,企业可以关注国家的重大新药计划,国家制造强国的计划,有很多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项目。 首先,“我们现在医药行业91.9%的销售市场在国内,政策稳定、市场稳定、行业稳定,所以有信心,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别人手里”。其次,“我们市场稳定,可以释放更多的需求,农村有很大的潜力,中药也还有潜力”第三我们对仿制药有信心,“我们仿制药有生产优势,并且在未来几十年时间内,仿制药一定是中国人的用药主体,不会有更大的改变”。第四,我国创新药发展迅速。自从重大新药项目开展以来,2016年提出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8年实际开展,我们已经有143个新药获得新药证书,其中一类有47个,国际注册有24个,国际临床有49个,“这在过去都是不可能的,过去几乎没有,是零。” 于明德建议,国家正在利用国债重点救援中小微企业,医药行业也不例外,企业应该抓住。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新的经营方式;把握地方政府主导下的上市学科人、研发生产和销售联合促进地方生物药发展的机会。 于明德提醒与会企业,企业的发展步伐要迈的稳一点,不求大但求稳。企业现金很重要,没有必要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抓住产业链重组机会。同时,在十四五规划发展期,侧重产品线,不要侧重产业链布局。“一个企业不可能从原料药到尾做尽,这是走不通的,要集中大家的力量,集中成一个优势”。于明德这样说道。 于明德表示,当前我们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国内市场上市非常符合实际的,最终我们还是要全身心的参与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坚持改革开放大方向不动摇,转型升级的路径不动摇,将创新加国际化这两个突破口作为我们行业的目标不能动摇。 对医药行业的未来,于明德依然有所期盼。于明德强调,政策的高质量才能保证发展的高质量,而政策的科学化至关重要。于明德建议,划清市场和政府的界限;保证政策的连续性;进行温和、渐进式的改革都十分必要。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E药经理人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