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药店不断注销,总数却依然增加,这是为何? 一省3家连锁药店注销,两家被并购 近日,山西省药监局发布了《关于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 通告称,根据山西白家老药铺药店连锁有限公司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申请,我局依据
全国药店不断注销,总数却依然增加,这是为何?
一省3家连锁药店注销,两家被并购
近日,山西省药监局发布了《关于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

通告称,根据山西白家老药铺药店连锁有限公司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申请,我局依据《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决定注销山西白家老药铺药店连锁有限公司《药品经营许可证》(编号:晋B3510110),同时收回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编号:B-SX14-30110)。
不久前,山西省侯马市广生堂连锁药店、怀仁市宝芝灵药业连锁有限公司同样通过了《药品经营许可证》注销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山西白家老药铺和侯马市广生堂均被一心堂“吃下”。
2021年1月,一心堂出资2097万元与侯马市广生堂药店成立合资公司,涉及侯马市广生堂旗下44家直营药店,在合资公司实现正常经营三个月后,若月含税销售额达到420万元、月净利润额达到25万元,一心堂将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
与侯马市广生堂不同,拥有11家门店的山西白家老药铺其实早在2015年就被一心堂出资2800万收购,而该药店的成长周期仅仅只有1年左右。
药店,一边注销一边增长
随着国家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药店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达到4000亿,门店数突破50万。不过这几年,受外部国际关系变化和内部社会转型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呈下行趋势,不少中小企业关门倒闭,药店行业也深受影响。
就在今年,各地药监局频发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公告。截止4月22日,广东省珠海市、吴川市、潮州市、湛江市、阳春市、清远市、河源市等地总计有739家药店销证关门。
虽然药店注销数量越来越多,但全国总体药店规模仍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根据国家药监局统计文件,2020年全国药店总数约为55.4万家,较2019的52.4万家增长了5.7%。
文件还显示,2020年全国零售连锁总部6298家,比2019年少了403家,门店数31.92万家,比2019年多了29200家;连锁率56.50%,比2019年提升1.16%;2020年单体药店比2019年多了7000家。这说明连锁药店间的整合成为行业趋势,连锁药店更具市场活力。
巨头扩张,需要中小药店铺路
此外,这次的药店注销大潮,主要原因是经营成本上升,导致中小药店续证动力不足,继而出现药店证书过期、申请注销的情况。
药店经营成本上升,主要有4点原因:
第一,国家带量采购目录实施导致药品毛利下降,而中小药店的渠道话语权弱,药品成本控制自然竞争不过大型连锁药店。
第二,房租、人力等成本与日俱增,挤占了药店的利润空间。
第三,人们已逐渐养成网络购药的习惯,线下药店流量被互联网平台收割,再加上国家一直出台利好网络售药的政策,线下的蛋糕将被线上夺走很大一部分,这无疑让药店经营雪上加霜。兴业证券研报显示,2019年零售药店35.3%的门店销售额增长5%以上,而44%的门店销售额下滑5%以上。月营业额为5万以下的小型门店超6成出现显著的负增长。
第四,国家对药品零售的监管措施越来越严格,药店的政策应付成本同时也在增加。
药店注销,并不一定意味着退出市场,如今,各大药店连锁巨头如火如荼地招兵买马,药店投资并购已成为巨头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力,当地药店企业覆盖的点位资源、流量资源正是巨头们所看中的。
《国际金融报》撰文表示,过去各大连锁药店扩张方式多为以大本营为中心向外延伸为主。近年来,通过并购扩张门店数量是四大上市连锁药店扩张自身规模提升营收的重要方式。种种迹象表明,区域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药店主动整合的愿望加强,大药店的整合因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另外,根据大参林药房2020年报信息,公司2020年主要发生的同行业投资并购业务,涉及的门店数高达467家,而2019年这个数字为498家,直接超过当年新增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总和。大参林表示,未来将落实“深耕华南,布局全国”的发展战略,通过自建、并购、直营式加盟三驾马车加快门店网络的布局。
可以看出,药店连锁企业为了业绩增长,将不断整合优化行业资源,独立的中小药店将举步维艰,要么注销退出,要么被巨头收购。
本文来源:药店经理人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