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威或将丧失“一家独大”的市场,但奥司他韦前路还长。 曾经的奥司他韦“一哥”将被抛弃? 近日,东阳光药公布内部消息称,其母公司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拟转让不超过51.41%的股权予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
可威或将丧失“一家独大”的市场,但奥司他韦前路还长。
曾经的奥司他韦“一哥”将被抛弃?
近日,东阳光药公布内部消息称,其母公司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拟转让不超过51.41%的股权予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是由于正在筹划重大资产出售事项,而转让其医药板块。
有分析认为是其母公司为其回归A股铺路。当然也有猜测:东阳光药是否是因营收断崖式下落而被其母公司抛弃?
抗病毒药的“寒冬”里,可威大势已去?
东阳光药8月27日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营收2.02亿,较2020年同比下降了90.3%,净利润下滑94.2%。截至报期,其可威(磷酸奥司他韦)、尔同舒(苯澳马隆片)、欧美宁(替米沙坦片)、 奥美沙坦酯片及左氧氟沙星片的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26.5%、16.9%、10.7%、9.1%及8.8%,核心药品可威的销量对其总营业额的影响极大。
曾几何时,可威都是以奥司他韦“一哥”著称,尽管在最早的时候,奥司他韦是以其原研药“达菲”的名字出现在大众视野,但销量最高的却不是达菲。2005年H5N1禽流感在全球爆发,罗氏的达菲供应不足被迫开放专利,使得上海中西三维制药和东阳光子公司东阳光药先后获得该药在中国的专利授权许可。
随后,以“可威”作为商品名的奥司他韦仿制药被东阳光药推出,并迅速占据了国内的绝大多数市场,并随着大众对流感防范意识的提高,其销量直线上升,在2017年东阳光药就拿下国内奥司他韦近90%的市场份额。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化学药全身用抗病毒药品牌TOP10中,东阳光药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分别排名第一与第四,市场份额达17.45%、7.57%,罗氏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排名第十,市场份额仅为1.66%。

据东阳光药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其磷酸奥司他韦颗粒销售额近43亿元,同比增长164.12%;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销售额超过16亿元,同比增长163.90%;两个产品合计销售额接近60亿元,合计同比增长163.42%,且占总营收的比重为95.4%。可威销售量扩大引致的规模优势使得东阳光药19年的毛利率较2018年实现151.09%的增长。
但到了2020年,两产品销售额总计只有20.7亿,较2019年下降65.13%。而今年上半年可威销售额直接落到5360万,较2020下降97.3%。
这样大幅的业绩下滑也在情理之中。自今年南京疫情爆发以来,各地区都在严格防控,药品管理成为重中之重。药店作为“哨点”,“四类”药的销售遭全面限制,由此,所有抗病毒药物在销量上都大打折扣,奥司他韦也因此深受影响。
奥司他韦的江山或将换名?
尽管如此,各大药企也在相继申报奥司他韦仿制药,并且,石药集团于9月1日公布称其附属公司开发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75mg)”已经获批,博瑞医药在八月初获批生产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也已经上市。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显示,国内有包括科伦药业、苏州二叶制药等20家企业递交的奥司他韦上市申请在排队等待审评。
下图是部分奥司他韦相关产品的上市申请情况:

图片来源:米内网
目前,我国获批生产的奥司他韦剂型为胶囊剂、颗粒剂。报产剂型有胶囊剂、颗粒剂、干混悬剂和口腔崩解片。

图片来源:米内网
此外,不少药企也在开发新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据CDE 官网显示,7月1日石药欧意递交了4类仿制药玛巴洛沙韦片上市申请并获受理;众生药业控股子公司众生睿创研发的的新靶标抗流感病毒药物——ZSP1273颗粒剂药物临床试验也已获批。诸如此类的竞品出世,又会对奥司他韦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除开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从奥司他韦在抗流感病毒药品市场的历年“战况”来看,其地位依旧是不易动摇的。有人说奥司他韦始于流感,终于新冠。或许东阳光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向了困境,可威或将丧失“一家独大”的市场,但奥司他韦前路还长。
本文来源:药店经理人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