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药品 >
  5. 正文

企业痛苦、商业痛楚、医保痛心!极限施压后集采价格回调?

企业痛苦、商业痛楚、医保痛心!极限施压后集采价格回调? 来源:药智网/山东风轻 说到药品带量采购,目前到了一个企业痛苦、商业痛楚、医保局痛心的阶段。 企业痛苦,是因为进不进带量采购都是为难的事。进了带量采购,只是在存量的争夺上拥有了一定优势,但

企业痛苦、商业痛楚、医保痛心!极限施压后集采价格回调?

来源:药智网/山东风轻

说到药品带量采购,目前到了一个企业痛苦、商业痛楚、医保局痛心的阶段。

企业痛苦,是因为进不进带量采购都是为难的事。进了带量采购,只是在存量的争夺上拥有了一定优势,但价格坍塌,销售量接近挤压,如果没有充足的产品数量支撑与过硬的成本控制,今天活、明天死属于常态。不进带量采购,兵临城下,鼓声阵阵,刀光剑影在明天,岂料榻侧外人眠。

商业痛楚。以往,位居上下游的C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在企业与医院之间游刃有余,喝着大酒抽着华子,谈笑间,两三个电话,配送搞定、点数搞定,甚至,医院开发的关键人物也能搞定。如今,带量采购新时代,商业愁得坐立不安,为了拿到配送权,唯唯诺诺、小心翼翼,为了开户,0配送的事情也曾经干过。没办法,带量采购时代,量为王者。

医保局痛心。杀了半天价,50%起步,量价结合,看似很美好。但有企业说断供就断供了,有患者说投诉就投诉了,有医院说上火就上火了,有领导说拍桌就拍桌了。每走一步都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瞻前顾后、仔细斟酌,生怕文件中哪一行字、哪一句话、哪一个字有问题。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太快,严谨一点是一点。

经常有朋友问笔者关于中成药、化药带量采购的问题,但笔者可以大胆地和大家交流,这一切都是阶段性的,阶段性过后,一切只会变得更加理性。


集采新变化

年初,国家领导人在会上指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要在为患者减负同时,兼顾企业合理利润。国采不出意外地敞开大门允许多家中选。前不久的华东某会上,某地负责招采的有关人员也明确表态药品价格降到一定程度不能无休止地再继续降价下去。

随着药品带量采购作为小切口深入突破到一定程度,采购品种逐渐多样化,规格、剂型逐渐多元化,适应证范围逐渐广泛,“市场竞争逐渐充分、采购规则逐渐合理、配套措施逐渐精细”已经成为带量采购的一种新变化。

不少省份带量采购基本上是走一步看一步,随着风向的变化,部分省份拥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规划,像八省二区今年已经两展了三个批次,江西带量采购已经进入了第三批,今年广东更是制定了一个关于药品带量采购的十四五规划。

以往的大幅降价,是因为企业站在价格虚高的顶峰上无法和采购主体平行对话,这才有了动辄50%降幅先降下来再说的一批批先例,但先例并没有让相关企业成为“先烈”,兼收并蓄、提质创新、开源节流的思想深入人心,很多企业已经学会了如何过苦日子,精打细算过性价比更好的日子。


价格回调进行时

既然企业想明白了,采购部门也就没有必要再一刀一刀砍,从国采品种续约权全部划归地方,从广东头孢氨苄续约方案能够进行价格回调,从湖北中成药专项采购最多可以接近20家中选,从前期天津耗材报价前相关部门反复向企业吹风要求合理报价,笔者就明显感觉到价格正在回调。

回头看,不管是2015年推的一致性评价、2016年推的两票制、还是2018年推的带量采购,历史上每次重大医改,开始都是先极限施压,然后不断调整优化。参与方的感受最强烈的是越来越艰难,难以接受;但一把极限到底,然后妥协回调,参与方反而感觉得是虽然残酷但在一点点好转。

就像现在的带量采购,从原来的独家中选再到最多10家中选,这并不代表医保局的妥协或受到了什么压力,而是本身带量采购的政策顶层设计就拥有一个非常完整的逻辑结构;试点、推开、深入、回调、放手!无疑,现在正处于从推开到深入的阶段,一旦生物类似物、中成药带量采购步入轨道,各省形成一个习惯性的规定动作养成,国家局就会松手,让各省去开展,届时,价格该回调的回调,市场该丰富的丰富,政策总是在不变中变,在变中处于不变的发展。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坚持,现在能做的就是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当然,坚持属于有实力的企业,打造自己的实力,练就扛风雨的水平,才是坚持的根本。

责任编辑:三七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本文来源:药智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