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药品 >
  5. 正文

高瓴「新贵」和铂医药上市破发,差异化研发管线变现能力如何?

和铂医药(02142.HK)是今年第 13 家登陆港交所上市的制药公司。但很不幸,继先声药业、药明巨诺后,这家同样有着高瓴资本加持的 Biotech 公司,也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 此次和铂医药的 IPO 发行价为 12.38 港元/股,发行市值 95.06 亿港元,募集资金总额约

和铂医药(02142.HK)是今年第 13 家登陆港交所上市的制药公司。但很不幸,继先声药业、药明巨诺后,这家同样有着高瓴资本加持的 Biotech 公司,也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

 

此次和铂医药的 IPO 发行价为 12.38 港元/股,发行市值 95.06 亿港元,募集资金总额约为 17.11 亿港元(行使超额配股权前)。

 

结果如大家所知的,截至 12 月 10 日收盘,和铂医药股价下跌近 11%,次日再度低开低走,收盘大跌 9.07%,股价报收 10.02 港元,远低于发行价,市值也跌到 76.94 亿港元。

 

和铂医药股价走势图

来源:雪球

 

那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全人源抗体稀缺技术的创新药企业,和铂医药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呢?

 

 

尚未盈利的 Biotech 公司

 

和铂医药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于 2016 年 7 月注册成立,从事研究及开发免疫与肿瘤疾病领域的差异化抗体疗法,在荷兰鹿特丹、美国波士顿、上海、苏州设有研发基地或运营中心。

 

目前,公司拥有多于十种可能成为差异化候选药物的多元化及均衡管线,其中核心产品巴托利单抗、特那西普均处于临床开发阶段。

 

虽然仅仅成立四年时间,但公司已经拥有高技术壁垒的和铂抗体平台(即 HCAb 平台、HBICETM 平台及 H2L2 平台)。

 

据公司官网显示,在美国获批的绝大多数全人源抗体, 均为利用转基因小鼠平台研发而成。和铂医药的抗体药物研发项目利用 Harbour Mice®转基因小鼠平台以产生全人源治疗性抗体。Harbour Mice®平台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及潜力,可以产生全人源的、亲和力成熟的、具有优良成药性的单克隆抗体以及新型抗体。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仅有几家企业能够拥有 HCAb 转基因小鼠平台。而和铂医药却已经在 HCAb 平台的基础之上,又自主研发了 HBICE 平台,用于将 HCAb 平台的价值扩大到双特异性抗体方面。可见,和铂医药拥有强劲的研发实力。

 

和铂抗体平台

来源:公司官网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和铂医药的 Harbour Mice® 平台拥有能够产生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的全人源抗体的 H2L2 平台技术以及能够产生全人源重链抗体的 HCAb 平台技术。公司还基于 HCAb 开发了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HBICE™)专注于生成差异化的基于 HCAb 的免疫细胞衔接器的双特异性抗体,有望实现联合疗法所未能达到的肿瘤消除疗效。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和铂医药是中国唯一利用全人源 HCAb 的差异化属性产生 HCAb 免疫细胞衔接器的公司。

 

和铂医药的融资历史

来源:公司官网

 

如此强劲的研发实力,也让公司获得了包括鼎晖资本、君联资本、尚珹资本、GIC 新加坡政府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入局。

 

此次 IPO 上市,和铂医药也引入了包括贝莱德基金(BlackRock 基金)、HBM Healthcare、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等在内的 9 名基石投资者。其中,高瓴资本认购 1000 万美元。

 

不过,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 至 2020 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148.3 万美元、541.9 万美元及 607 万美元,经营亏损分别为 3458.3 万美元、6749.6 万美元及 4838.2 万美元。 

 

目前,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与第三方订立的授权及合作协议,如技术许可费、分子许可费以及平台研究费等。

 

和铂医药的业绩情况

来源:招股说明书

 

虽然,目前和铂医药尚未实现盈利,但公司专注于抗肿瘤药物热门赛道的商业化变现能力还是值得期待的。

 

 

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在研管线

 

与其他创新药企业一样,和铂医药的研发布局同样聚焦于抗肿瘤药物的热门赛道上。不过,却有着一定的差异化优势。

 

目前,和铂抗体平台已获得超过 45 个生物医药行业及学术界合作伙伴的认可,包括礼来、辉瑞、信达、百济神州、正大天晴等均采用公司的全人源转基因抗体平台开展抗体新药的开发。

 

另外,公司备受关注的全人源 COVID-19 中和抗体 47D11,也是乌特勒支大学及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疗中心(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利用和铂抗体平台共同发现的抗体。

 

根据它们在《自然通讯》发表的研究论文显示,该抗体为全人抗体,无需人源化,能够减少免疫原性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开发速度快;同时,其靶向冠状病毒的 S 蛋白的保守区域,通过细胞培养研究发现,此抗体可阻断 SARS-CoV-2 和 SARS-CoV 的感染。

 

在 IPO 上市之前,和铂医药已经与艾伯维 AbbVie 以及乌特勒支大学订立授权协议。根据协议,如果 AbbVie 研发成功,实现产品全球商业化,将作为获授权方向和铂医药及乌特勒支大学(作为授权方)支付一次性许可费、里程碑付款及于成功商业化后按销售淨额支付分级特许使用权费。

 

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公司已有六个项目进入临床阶段。从在研管线来看,公司大部分在研项目集中在 CTLA-4 靶点、双特异性抗体等热门领域上。

 

和铂医药在研管线

来源:招股说明书

 

目前,「自研+引进」是和铂医药的研发模式。相对于自主研发,License in(授权引进模式)的管线临床进展无疑更快。


其中,核心产品 TNFα 单抗特那西普(HBM9036)进展最快。自该产品从美国 HanAll 公司获得引进授权起,如今大中华区已经完成二期临床试验,今年 8 月也在大中华区展开三期注册临床试验。

 

资料显示,特那西普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干眼病(DED)。2019 年,中国有 77.1 百万人患有中重度干眼病。截至目前,中国仅有一款经审批的抗炎药物(环孢素眼药水)用于治疗中重度干眼病。

 

对比来看,特那西普的作用机制为抑制会导致眼晴发炎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使病征大幅改善,安全性卓越且药效迅速。可以预见,在中国发展迅速的干眼病药物市场中,特那西普有潜质可争取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另一款核心产品巴托利单抗(HBM 9161),也同样由美国 HanAll 公司授权引进。目前,正在开展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甲状腺相关性眼病(GO)、重症肌无力(MG)、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等适应症的二期临床试验,以及开发疗法更为简单、更方便,并可在家自行注射的皮下注射用药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和铂医药 IPO 募集的资金,其中有约 37% 用于核心产品,包括巴托利单抗(HBM9161)及特那西普的研发。在上市融资的推动下,两款产品可以大大缩短商业化变现的时间。

 

另外,公司基于和铂抗体平台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全人源抗 CTLA-4 抗体 HBM4003,利用 3 年的时间将其从候选药物筛选阶段推进至临床阶段。

 

招股书显示,HBM4003 已经在 2020 年 1 月获得美国 FDA 的 IND 批准,2020 年 9 月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的 IND 批准,作为晚期实体瘤的单一疗法开展一期试验。另外,该产品也于 2020 年 9 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的 IND 批准,用于开发 HBM4003 作为联合疗法,与 PD-1 单抗一并使用以治疗晚期实体瘤(包括黑素瘤、MSI-HCRC 及非小细胞肺癌)。

 

从竞品市场来看,百时美施贵宝 BMS 的伊匹木单抗(Yervoy)是目前唯一获批上市的 CTLA-4 抗体。

 

2012 年至 2019 年,Yervoy 的销售收入由 706 百万美元增加至 1,489 百万美元。由于黑素瘤、肾细胞癌、MSI-HCRC 的若干 CTLA-4/PD-1 联合疗法的商业化,2019 年 CTLA-4 抗体的市场规模提升至 15 亿美元。2020 年,美国 FDA 批准伊匹木单抗╱纳武单抗联合疗法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疗法及肝细胞癌的二线疗法。

 

虽然 Yervoy 尚未在中国获得批准,但是目前也有超过 10 种 CTLA-4 抗体在临床开发中。如果公司不能在国内市场抢占先发优势,后续的竞争压力将会非常大。

 

 

投资价值如何?

 

毫无疑问,决定和铂医药投资价值大小的核心因素,在于新药研发进度,更在于后续的商业化变现能力。

 

目前,公司的重点工作就是快速推进核心产品巴托利单抗和特纳西普的商业化变现。同时,还要利用其技术壁垒高的技术平台,不断开发及优化差异化肿瘤免疫分子(包括 HBM4003、HBM7020 及 HBM7008 等),并加快在研新药的研发进度。

 

一方面,相比其他 Biotech 创新药企业,和铂医药已经利用其核心技术平台与国内外大型制药公司合作,并实现商业利润。


另一方面,公司的研发管线在肿瘤市场竞争中没有形成扎堆效应,有着差异化优势。

 

综合来看,相比今年在港交所上市的传统仿制药企业,或者正处于仿创结合的、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公司,和铂医药的预期相对更高。但同时,投资者仍不可忽视新药研发的高风险性,以及要定期观察公司的销售、盈利能力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 Insight 数据库的立场,文章观点仅供分享行业见解,请广大投资者谨慎。

 

 

本文来源:insight数据库 作者:粽哥2025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