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职场 >
  5. 正文

2021年医保局要干这十件大事,不看将被行业抛弃

医保局2021年十项重点任务曝光 作者:小米 来源:健识局 全文 1671 字,阅读需 7分钟 1月12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20年医疗保障工作,分析医疗保障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并对2021年医疗保障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图源:国

医保局2021年十项重点任务曝光



作者:小米
来源:健识局
全文 1671 字,阅读需 7分钟

 

1月12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20年医疗保障工作,分析医疗保障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并对2021年医疗保障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图源: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

 

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在会上表示,2021年医保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狠抓医保精细化管理,重点抓好今后十个方面的工作部署。


 

健识局梳理发现,“药品和耗材集中招采常态化”已列入到2021年十大工作任务之一。同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跨区域联盟采购、医保基金结余留用等举措也位列其中。


可以预见的是,上述十项重点工作的持续推动下,中国医药市场的格局在2021年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常态化药品集采将促使仿制药替代全面加速;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与支付方式的改革将让大批创新药第一时间进入公立医院市场;医药服务价格改革挤出药品价格的多余水分,让医生获取更多的阳光收入。


随着国家医保局的这十大重点工作快速推进,医药市场格局将面临进一步重塑,届时所有药企都将面临转型。


这对于每位医药人来说,都必须要面对的行业趋势的变化,这无疑也代表着“未来潮水的走向”:它能把我们推向大海的深处,也能放我们搁浅在沙滩上。



医保乙类自付比例减少

价格谈判压力或将更大

 

 

十项工作中,国家医保局放在首位的是巩固医保脱贫攻坚成果。这也是继我国实现“全面小康”以来,国家医保局再次强调医保对脱贫的重要意义。


2020年10月14日,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上,国家医保局披露了扶贫成绩单:自2018年以来,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超4.6亿人次,帮助贫困人口减负近3000亿元。

 

过去几年,医保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显著加大。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曾指出:2019年我国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

 

 

但对于下一步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国家医保局此前并未做过太多的解读。但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夏更生曾建议医保部门:整理攻坚期内形成的经验做法,稳定医疗保障水平,另外要求对医保扶贫政策作相应调整,以建立长效机制。


最重要的是,扶贫办建议医保部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大型企业的赠药等公益活动被认为是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重要体现,今后这一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必然还会加强。

 

今年医保价格谈判之后,O药、K药等纷纷实施“慈善赠药”计划,这不仅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更融合了“扶贫”的更深意义在其中。一旦纳入“医保扶贫”的范畴,今后赠药或许会获得医保部门的部分支持,使药企获得医保的“雨露”。


十项政策中的异地就医,国家医保局已经有了新的举措。自2021年1月1日起,异地就医人员范围和分类、异地就医备案、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新政策中,参保人员进行异地就医备案后,医药费全部实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于因短期出差、学习培训、休假探亲等特殊情况在异地就医,通过电话形式即可办理备案。


另外,从今年开始,职工医保目录中的乙类药品的支付也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10%调整为5%,进一步降低了自费比例。


对于大量通过价格谈判形式进入医保乙类目录的创新药物来说,今后医保的支付比例会增加,相应的,医保的砍价力度可能会增强。患者剩下的费用可能会转嫁到药企头上。


集采常态化

药品器械面临大降价

 

“药品集采制度化”则几乎已经在2020年预演了一番。


早在2020年9月,全国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座谈会上,相关领导明确要求推动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


 

国家组织的第三、第四批集中采购,几乎相隔只有7个月时间。“一年逛两次国家集采办”,势必成为很多医药企业的选择。


这还不算,全国药品集采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省市还来添柴加火,纷纷启动集采试点,将不同品种、规格的药品纳入省级集采。为全国每年两次的集采铺路,打下实践基础。

 

据健识局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河北、山西、福建、湖南、广西等省份针对慢病、抗生素、抗肿瘤药等产品的药品集采。而以四川牵头的“六省二区”的跨区域采购也在本周启动实施。


药品和器械的集采“常态化”之后,必将进一步挤压“带金销售”的灰色空间,让药品和器械流通市场更加规范。


除了药品集采之外,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和打击骗保无疑也将影响整个产业格局。


每年一次的医保价格谈判和目录直接调整,已经成为惯例延续下来。通过动态调整目录,国家医保局把更多临床价值高、经济性评价优良的药品、项目、耗材纳入支付范围,逐步挤出药品价格水分。


若想让医保资金平稳运营,显然是需要“疏堵结合”的组合拳,为此国家医保局也在2020持续打击医疗机构的骗保行动。


根据初步统计,2020年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62.9万家,占全国所有定点医药机构数量的99.8%,处理违法违规医药机构39万家,追回医保资金219.2亿元。


 

而按照国家卫健委的工作布置要求,“打击骗保”是和整顿“医疗行业风气”结合在一起的。收受商业贿赂势必造成大处方、多开药的问题,这被认为与骗保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以打击骗保为抓手的医疗反腐风暴自从2019年来就未曾停歇。


随着2021年国家医保局对重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医药产业的调整势必随之而来。老套路肯定行不通了,接受改变才是最现实的做法。


· END ·

图源:视觉中国
编:夏雨荷

本文来源:健识局 作者:小米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