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药品 >
  5. 正文

【砥砺2021】中小创新型企业崛起!首仿、高仿成必争高地,自费药或成新赛道

新年特辑 2021年,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消退,多国新冠疫苗研发快速推进,为全球经济带来希望。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医药界频出重拳。年初,国家医保局发布“两定办法”,虽说网售处方药有待明确,但零售行业仍看到了利好。春节前,第四批药品集采开标,集采常态

none="shifuMouseDownPayStyle('shifu_guoqing_001')">

新年特辑

2021年,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消退,多国新冠疫苗研发快速推进,为全球经济带来希望。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医药界频出重拳。年初,国家医保局发布“两定办法”,虽说网售处方药有待明确,但零售行业仍看到了利好。春节前,第四批药品集采开标,集采常态化持续影响医药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倒逼企业创新转型。3月1日起,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启用,药企的日子将更加艰难。2021,砥砺前行,方见曙光!本期推出2021年医药经济预测解读,以飨读者。

 

“我们应该坚信,朝阳行业的特质不会改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如是说。“2021年医药经济运行将呈现八大趋势:一是在创新药推动下全球医药市场加速增长;二是我国创新药市场发展快速,备受资本追捧;三是仿制药巨头瓜分市场,总份额却在下降;四是高仿、首仿是新高地,自费药成新赛道;五是原研药市场占比仍在提高但结构改变;六是严查进一步倒逼合规;七是长期利好政策改变不了中药短期的颓势;八是电商将成为医药市场重要的新终端。”

2020年:全终端出现近十年来首次负增长

 

2019年-2020年1-10月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及其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他看来,2020年全球爆发的疫情影响所有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增长,医药行业也难以幸免。2020年1-10月,我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19556亿元,同比增长2.5%,呈持续恢复态势;利润总额2779亿元,同比增长8.7%;医药出口仍然稳步反弹,但真正获益的企业不多。

 

疫情对医院和药店用药影响偏负面,全终端出现近十年来首次负增长。诊疗人数减少叠加医院控费、集采降价效应,预计2020年医院市场药品销售额下滑8.5%,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因刚需属性影响较小,而药品零售市场增速达6%,但两极分化严重;医药电商迎来发展新高峰,慢病用药增长较快。

 

2021年:中小创新型企业崛起!首仿、高仿成必争高地,自费药或成新赛道

 

林建宁对2021年医药经济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1、疫情短期内冲击但改变不了全球医药发展总趋势。新药上市进程加快,推动全球医药市场增长;处方药TOP10企业市占比下降,中小创新型企业崛起;肿瘤药市场增幅强劲;生物药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在政策、资本等因素推动下,中国追赶国际水平成为医药创新生力军。

 

2、2021年创新药仍将受到资本追捧。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原研药比重上升,“大爆炸”的替尼类产品、PD-1靶点扎堆,“高水平重复”或将导致价格下降,但市场潜力仍然巨大。

 

3、医保新政加速改变仿制药格局。“国采”“国谈”常态化,以价换量提升巨头瓜分市场能力;仿制药占比逐步下降,首仿、高仿成必争高地;原料药垄断势头难以遏制,仿制药小企业加速出局;自费药或成新赛道。

 

4、原研药国内市场占比不降反升。虽然原研药在国采中纷纷离场,但进口及合资创新药仍受市场及政策欢迎,进口药品销售份额持续提升。

 

5、中药长期政策扶持但近期市场不振。中药的长期发展需解决标准化、有效性、安全性三方面的问题。

 

6、严查力度只增不减。彻查医药贿赂、严打和曝光欺保骗保、财政部查账等,大方向都是倒逼合规。

 

7、电商将成为医药市场重要的新终端。系列鼓励政策陆续出台,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发展迅速,实体零售药店盈利及抗风险能力偏弱,受电商影响较大。

 

林建宁预测2020-2021年中国医药经济数值:2020年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约24626亿元,同比增长3%,2021年增长至26645亿元,同比增长8.2%。

 

2020年医药行业洗牌再度提速,2021年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只有紧跟政策变化和行业发展,不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让研发创新成为支撑自身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才能在这条竞争激烈的赛道上脱颖而出。

 

本文来源:米内网 作者:米内发布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