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米 编 | 行苇 创新发展已成医药行业风向标 3月11日下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国务院总理会后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这场会议时间长达近2个小时,涉及就业、疫情、医疗等众多民生话题,涵盖了老百姓关注的所有话题,尤其是在医疗健
创新发展已成医药行业风向标
3月11日下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国务院总理会后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这场会议时间长达近2个小时,涉及就业、疫情、医疗等众多民生话题,涵盖了老百姓关注的所有话题,尤其是在医疗健康方面,总理就门诊异地报销、新冠疫情全球防控、养老产业等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针对门诊异地报销的问题,总理表示:“今年将扩大跨省门诊报销的范围,每个县到明年年底前,都要确定一家定点医院能够直接报销。”
此前,异地住院能够享受医保报销,但门诊看病费用却无法报销。早在2018年5月,就有网友在中国政府网“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中留言,希望能在部分城市试点开展门诊异地报销。
健识局注意到,“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这些内容已经被纳入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显然,这已成为2021年中国医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此外,中国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推动抗疫全球合作,也是业界关心的话题。对此,总理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起突发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持续研究。今后中国将继续同世卫组织一道,推动科学溯源工作。
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领域,总理特别提到了老龄产业。总理提出:老龄产业是巨大的朝阳产业,中国的老龄人口目前已有2.6亿。“正因为中国市场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一广大的市场也必然会给外国企业的产品、服务乃至于投资创造更多机会。”
作为牵动产业神经纲领性文件,《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也在今天表决通过。《规划纲要》明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自从国家药监局2015年启动药政改革以来,中国医药产业一直在创新驱动发展改革之路上稳步迈进。随着新药审批大幅提速,2020年至少有40款全球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中国医药产业正在努力摆脱“大而不强”的现状。
随着中国医药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医药企业的产品已从早期的低水平重复仿制药,逐渐升级为仿创结合的创新药,最终发展至具有国际前瞻性的原研新药。
在这个过程中,医保政策也适时调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旨在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大批仿制药企将面临淘汰。
医药产业转型与创新升级是今后药企发展的最大机遇。本次两会聚焦“健康”、“创新”、“合作”,已经给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来源:健识局 作者:小米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