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职场 >
  5. 正文

裁员、解散、合并,6家外资药企“调整团队”,迎接集采冲击

                文 | 雷公   编 | 行苇 大批跨国药企遭受集采冲击波 面对集采“常态化”的 压力,各大跨国药企近期密集调整中国市场的销售布局。 3月初,业界传出:诺华解散奥卡西平(商品名:曲莱)的销售团队,部分销售代表将分流到新产品团队。 健识局向

文 | 雷公   编 | 行苇

大批跨国药企遭受集采冲击波




面对集采“常态化”的 压力,各大跨国药企近期密集调整中国市场的销售布局。

 

3月初,业界传出:诺华解散奥卡西平(商品名:曲莱)的销售团队,部分销售代表将分流到新产品团队。

 

健识局向诺华求证。诺华方面表示:“此举是公司为了业务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调整,所涉及的员工将按计划转至公司内部其他产品团队,不存在裁员。

 

不仅是诺华,据传礼来与三生药业近期也终止了胰岛素产品的合作。健识局从权威渠道获悉,该消息属实。日前,礼来已正式停止与三生制药合作推广“优泌林”系列产品的合作。

 

另一家跨国药企、日本的第一三共也在近期调整了公司产品结构,将心血管、抗感染、呼吸镇痛业务合并,削减这些领域的医药代表人数,同时出售11款成熟产品在日本的生产和销售权,表示今后将聚焦肿瘤产品的研发。另外,罗氏、杨森、晖致等公司均对自身产品和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有分析人士指出,跨国药企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于,尽管专利过期药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但新药审批提速,让更多全球创新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外资药企正在经历一轮“腾笼换鸟”的改革。

 

进入以价换量时代

大批专利过期药市场萎缩

 

第一三共的合并业务条线调整,业内普遍认为是源于公司呼吸镇痛产品线“乐松片”和抗感染产品线“可乐必妥片”进入了第四批国家集采。

 

第四批集采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2%,预计每年将节约药费124亿元。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可乐必妥片2019年中国市场销量约为7.85亿元。在被纳入集采之后,其市场规模势必会缩小,甚至会拦腰减半。

 

第一三共选择在这时候缩减上述药品的销售队伍,在情理之中。而礼来对于药品集采政策的反应速度,则算得上未雨绸缪。

 

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曾明确表示,生物类似药和中成药集采是制度性要求,纳入集采是“毫无疑义”。而医保部门计划在2021年开展专项集采,暂定第一批集采品种为胰岛素。礼来与三生制药终止胰岛素产品“优泌林”的合作,可能正是为了迎接集采。


 

“优泌林”是全球第一个人工基因合成的人胰岛素产品,1997年在中国上市。三生制药从2017年7月1日起负责在国内代理销售“优泌淋”。根据三生制药的财报显示,2018年前6个月,“优泌林”的销售额为1690万元,相关的服务收入为7790万元。

 

2020年初,武汉作为胰岛素专项集采的试点城市,启动了全国第一次胰岛素地区集采,最终促成部分中标胰岛素价格下降最高达43%。“优泌林”一旦被纳入全国集采,其销售额必将受到降价影响。

 

礼来若不想放弃“优泌林”以及整个胰岛素市场,肯定还要采取进一步的举措。2020年8月,赛诺菲已投入2亿元,对旗下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公司预计,新生产线建成后年产能可达4800万支。显然,赛诺菲试图用超大规模的产量来对冲价格下降的影响。

 

随着药品集采常态化,中国仿制药市场进入“以价换量”的时代。过期专利药的“原研品质”已不再是跨国药企的市场优势,就必须通过集采比拼价格、比拼品质、比拼规模。

 

应对集采需变招

跨国药企发展重心向创新药转移

 

药品集采加速国产仿制药替代,跨国药企必须要变换招数。

 

2020年8月,第三批集采中选名单公布:125家企业拟中选,其中仅3家原研企业有产品中标。当时就引发业界的广泛热议,跨国药企选择“大撤退”,这意味着放弃外企公立医院市场。

 

不过,从现在看来,跨国药企已决定调整其产品格局。

 

“在药品集采政策的推进,任何专利过期产品的竞争都非常残酷。”西安杨森总裁安思嘉曾公开表示,面对这种变化,每家公司的反应情况、接受程度都不同,集采会带来很大挑战。

 

受药品集采的影响,跨国药企在中国区的业绩也出现“变脸”,健识局梳理发现,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在2020三季报中都明确指出,公司专利过期产品的销售收入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中国市场不再是专利过期药品的“利润奶牛”,今后将被仿制药瓜分市场,利润摊薄。随着药品集采持续深入,专利过期药的市场份额面临萎缩。

 

不过,相关部门鼓励将全球新药引入中国,又让跨国药企看到了一丝曙光。中国自2015年药审制度改革以来,创新与药品申请人沟通机制,加快了新药研发速度,同时加快境外新药国内上市进程。仅2020年就有40款新药在华获批上市。

 

新药审评审批的提速,无疑让跨国药企的发展又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根据7家跨国药企公布的2020年财务数据来看,这些外企在中国市场上的制药业务收入均在10亿美元以上除赛诺菲之外,收入同比增幅都在8.0%以上。

 

第一三共、诺华、礼来等外企的战略调整,似乎可以为还在传统销售模式泥潭中苦苦挣扎的国内药企提供一些借鉴。

 

· END ·
图源:视觉中国

本文来源:健识局 作者:雷公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