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职场 >
  5. 正文

集采后,多产品组合嵌套DRG/DIP,或许是一条出路!

在上一篇《带量采购之后,营销老总的新使命》文章中,我们提到,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应将集采视为一次营销转型的机遇。两票制是解决模式及交易结构问题,集采则是要构建全渠道营销体系。 利用集采机遇升级全渠道营销不论是否参与集采,或者参与集采是否中选,只要还有继续在行业发展下去的决心,就需要利用这个机会将营销

 

在上一篇带量采购之后,营销老总的新使命文章中,我们提到,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应将集采视为一次营销转型的机遇。


两票制是解决模式及交易结构问题,集采则是要构建全渠道营销体系。

 


利用集采机遇升级全渠道营销

不论是否参与集采,或者参与集采是否中选,只要还有继续在行业发展下去的决心,就需要利用这个机会将营销升级为全渠道的体系。

“货架有限”在处方药营销中依然存在

先说单一品种的营销,除非是特别专科冷门独有的品种,就常规品种而言,你占据了终端一席之地,就意味着竞品减少一个占位,在医院一品两规很可能将你挤出去,在院外零售可能稍微好一些,但也存在支付方和品牌形成来排挤竞品的可能,通俗点说,称为“货架有限”。

这个货架可能是有形的药店物理意义上的货架,也可能是产品植入消费者/患者心智的无形货架——按著名的定位理论,消费者的心智也 同样是有限的,别人占据了,后来者要抢夺心智是很困难的。

零售药店、医药电商这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零售终端如此,专业化程度高的DTP药房、互联网医院、商业保险更是如此。请记住”货架有限“,不管院内院外、线上线下,有形的货架还是无形的货架,都是有限的,药企应该重视起来,找到你的货架并占据有利位置。

有限货架上的坑位竞争

当然,不乏有些企业就是1-2个拳头品种,集采失利了或极低价中选,然而,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集采只是将医院存量的50%-80%的采购量纳入,那么剩下的20%-50%的余量市场还是有可能继续维持的,但是需要进行防守;另一方面,很多人并未注意到,集采中选品种即便获得了一定市场份额,但其降价后,整体费用降低,腾出的空间被一些同类药品所觊觎、占据。

据很多药企销售一线的朋友反映,只要销售得法,未中选品种以及同类品种以远高于中选品种的空间,继续在医院占据一席之地。究其原因,或许是医院补偿机制尚未健全,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并未有效替代以药养医时代的收入模式。

按病种进行多产品组合,打造诊疗解决方案

而对于多品种营销的药企,特别是头部的大厂,每次集采都有多个品种中选,国采、地采两条线叠加,集采常态化之后在各级医疗机构在用的集采品种只会越来越多。

同样,即便未中选的企业,中选+未中选品种也是这个情况:涉及集采的品种越来越多,大厂、小厂、中选未中选都应该建立多品种营销的规划和策略。

多品种营销首先要考虑同一品牌下的产品组合,这一组合应根据病种来划分,结合当地医保统筹及支付方式、医院实际情况来设计,有效利用产品资源,恰当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兼顾治疗方式、医院实际和医保管理方式。

如果产品品类不充分,可以考虑引入其他产品,包括药品、器械耗材试剂、治疗方式等,打造一个小型的诊疗综合解决方案。

这一解决方案如果能够形成并落地,将给临床诊疗带来根本的变化。

尤其是针对中小型医疗机构,在医生层面,通过医药代表准确地传递方案信息和操作方式,简单、易用的方案省去了基层医生大量的学习时间,马上能够上手,使之成为医生的好帮手;而在使用层面,随着方案的推进,相关药品、器械等医药产品会逐渐占据临床诊疗。

诊疗解决方案与DRG/DIP嵌套,制定协同方案

随着方案的不断增多,医药产品在临床的使用将成为一个不再是孤立的应用,而是相互配合、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而这时,方案也将和医保支付方式紧密结合,按病种付费、DRG/DIP等结合在一起,有方案、有产品、有服务、有支付,形成单独的医疗闭环,无形中筑起了产品应用层面的壁垒,其他药品要进入临床变得更加困难。

本文来源:医药云端工作室 作者:点苍鹤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