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职场 >
  5. 正文

着急想做“新药王”,JAK抑制剂时运不济

2018年8月,国家医保局组织18种抗癌药物的专项价格谈判。 这是国家医保局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医保价格谈判。当年的“灵魂砍价”远不如今天那么引人注目,18种抗癌药的选择和谈判过程也都讳莫如深。 等2018年10月结果揭晓后大家才知道:阿斯利康的“泰瑞沙”、

2018年8月,国家医保局组织18种抗癌药物的专项价格谈判。

这是国家医保局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医保价格谈判。当年的“灵魂砍价”远不如今天那么引人注目,18种抗癌药的选择和谈判过程也都讳莫如深。

等2018年10月结果揭晓后大家才知道:阿斯利康的“泰瑞沙”、强生的伊布替尼、默克的西妥昔单抗等重磅品种都谈判成功,价格砍了一半。

只有1款药物谈判失败,那就是诺华的JAK抑制剂芦克替尼。

芦克替尼是全球首款上市的JAK抑制剂,2011年就已经在美国获批。2017年3月,芦克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适应症是骨髓纤维化,在这一适应症上没什么竞争对手。

但到了2019的价格谈判时,诺华180度大转弯,不仅降价进了国家医保,而且给出了全球最低价。诺华的代表也被国家医保局请到发布会现场现身说法。

2019年8月,新基的菲达替尼在美国获批了骨髓纤维化的适应症,成为JAK抑制剂家族中第二个能治疗这种病的药物。

老品种芦克替尼自然感受到了压力。

JAK靶点发现至今已有近30年,相关药物常出常新,大有成为自体免疫领域最强靶点的趋势。辉瑞、诺华、赛诺菲、艾伯维、礼来等全球知名药企都在努力开发这个靶点的治疗药物。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至少8款药物成功上市。

这种潜在重磅靶点,中国不可能错过。

中美同步上市

JAK抑制剂竞争白热化

4月11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称,辉瑞申报的1类创新药阿布昔替尼片获批上市。

这是近年来并不多见的“中美同步上市”新药。今年1月14日,FDA批准阿布昔替尼在美国上市,获批适应症和中国一样,都是难治性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人患者。

健识局统计,阿布昔替尼从获得美国FDA优先审评资格到最终获批,用了1年4个月时间;在中国国家药监局这边,这款药从纳入优先审评到最终获批,用了1年1个月

能让中美两国药品管理机构都快速通过,阿布昔替尼的确有过人之处。这是一款第二代JAK抑制剂产品,被辉瑞寄予厚望。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总裁彭振科表示,公司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着眼于JAK抑制剂的开发,一直在探索在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斑秃等免疫性皮肤疾病领域的临床价值。

JAK-STAT信号通路是人体内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这是一条由细胞因子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只要抑制JAK激酶,就可以阻碍相关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

JAK-STAT信号通路共有JAK1、JAK2、JAK3和TYK2四个家族成员,其中JAK-1、JAK-2和TYK-2在人体各组织细胞中均有表达,JAK-3主要表达于各造血组织细胞。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首个JAK抑制剂被发现。2011年11月全球第一款JAK抑制剂芦克替尼在美国上市,随后辉瑞、礼来、安斯泰来相继推出第一代JAK抑制剂的相关产品。

2019年之后,艾伯维、赛诺菲、日本鸟居制药和辉瑞又升级换代,推出了第二代的JAK抑制剂。

二代产品的临床疗效更可控、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但在全球市场上,JAK抑制剂的主要竞争还是在诺华的芦克替尼和辉瑞的托法替布之间

2020年,芦克替尼全球销售额32.77亿美元;托法替布则为24.37亿美元。辉瑞的托法替布自从在2017年遇到礼来等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上市之后,全球收入增幅明显放缓。

这次在中美两国同步拿出第二代JAK抑制剂,有望翻盘。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 JAK1 抑制剂市场规模约为 55 亿美元,预计2030 年市场规模将增至30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0%。

由此可见,JAK抑制剂都还有极大潜力等待发掘。

原本想做下一代“药王”

但遭遇安全性问题

JAK抑制剂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但因不良反应始终被业界质疑。

2021年底,FDA对三款药物增加安全警告和限定标签,分别是艾伯维的乌帕替尼、辉瑞的托法替布、礼来的巴瑞替尼

这事其实要怪辉瑞“太想进步了”。

JAK抑制剂一度被认定是免疫治疗领域的王者,尤其是托法替布是全球第一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JAK抑制剂,辉瑞信心满满,一直在谋划与TNF抑制剂做头对头临床试验

提TNF抑制剂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但提到全球“药王”阿达木单抗“修美乐”,医药圈恐怕无人不知。“修美乐”连续9年蝉联世界药品销售第一名,2021年全球销售额206.96亿美元。

辉瑞想拿托法替布碰一碰“修美乐”,试试看能不能打败它,结果可想而知。2021年辉瑞公布研究结果:与服用TNF抑制剂的患者相比,服用托法替布的患者发生血栓、肿瘤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

这一份安全性研究,不仅让JAK抑制剂临床替代TNF阻滞剂的想法化为乌有,更引发了FDA对JAK抑制剂的审批变得格外严格。辉瑞顺便还把其他几位兄弟“拉下水”,礼来和艾伯维的JAK抑制剂也被要求增加黑框警告。

FDA的决定并让人不感到意外。欧洲药品管理局药物安全分辨评估委员会此前也发布安全警告:对于存在肺部血栓高风险的患者,医生使用托法替布不得开出每天2次10mg的用药处方。

辉瑞很快拿出了二代JAK抑制剂阿布昔替尼。但艾伯维则没有那么幸运。

“药王修美乐”就是艾伯维的产品,当了快10年的全球第一,艾伯维也有点高处不胜寒,生怕哪一天被人挤下来,所以一直在筹划推出“新药王”,填补“修美乐”失去美国市场独占权之后的巨大收入缺口,JAK抑制剂乌帕替尼是艾伯维筹划的秘密武器

因为同行的冒进,乌帕替尼也被增加了黑框警告,将在临床使用上产生不利的影响。

尽管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个适应症上栽了跟头,艾伯维还是有其他收获。通过多次的临床试验发现,乌帕替尼在治疗特异性皮炎上具有显著改善的临床意义。

尤其是在特异性皮炎的治疗效验证中,乌帕替尼与度普利尤单抗进行了头对头试验。根据《JAMA Dermatology》杂志披露,每日服用一次30mg乌帕替尼与隔周注射一次300mg度普利尤单抗相比,呈现出快速止痒和更高效皮损清除的优势。

度普利尤单抗是特异性皮炎的临床主流治疗药物,乌帕替尼挑战成功后,快速在欧洲、美国以及中国相继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和12岁及12岁以上青少年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适应症。

2021年乌帕替尼全球销售额达到16.5亿美元。随着更多适应症的范围扩大,业内预计乌帕替尼的销量还将继续增长。

仿制、原研同步推进

国内企业要卡位市场

中国药企开发JAK抑制剂也很积极,并不比国外药企慢多少。

2018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做出第36902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宣告辉瑞托法替布核心专利-化合物专利无效。紧接着2019年9月和10月,正大天晴和齐鲁制药迅速拿下托法替布仿制药的生产批件。后面还跟着石药、复星、先声等企业也在积极申请。

不过,托法替布的晶体专利要在今年才能到期,届时国内托法替布仿制药可能出现井喷局面。

相对来说,国产原研的JAK抑制剂才是最大的看点。

今年1月,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子公司瑞石生物的JAK1抑制剂SHR0302被国家药审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其适应症是12岁及以上青少年及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与此同时,信达生物的itacitinib和泽景制药的杰克替尼,两款JAK1抑制剂均已进入临床Ⅲ期。分析人士指出,若按照常规的审批进度,上述三款药物若不出意外,将会率先获批上市。

健识局梳理发现,虽然恒瑞与泽景都将适应症放在免疫治疗,不过恒瑞主要聚焦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而泽景则发力于强直性脊柱炎和特发性肺纤维化。此外,信达生物的适应症为移植物抗宿主病。

这意味着,在上市初期,三款药物的市场略有差异,不会形成正面竞争,各自产品短期内能相安无事。

第二梯队的药明康德、科伦博泰、微芯生物、高光制药、石药集团等多家企业紧随其后。凌科药业的JAK1抑制剂进入临床Ⅱ期,刚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先声药业就迫不及待达成战略协议,获得该产品上市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两项适应症的独家推广权。

率先卡住市场定位,是所有药企进入JAK抑制剂目前的必修课。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JAK抑制剂的市场份额约为4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100亿元

事实上,市场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无数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治疗需求。

截至目前,中国目前约有4000万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其中银屑病患病人数约为659.8万人,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数约为591.5万人,强直性脊柱炎患病人数约为387.3万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病人数约为102.8万人 。

在JAK抑制剂产品不断上市,进入医保目录无疑成为各家药企必然的选择。辉瑞的托法替布2019年医保谈判成功,2020年销量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259.40%。而2021近半年时间,销量就超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9.28%

分析人士指出,在医保目录扩容的当下,提升患者对创新药的可及性,势必将利好整个每一家研发JAK抑制剂的企业。

总的来看,虽然JAK抑制剂临床疗效有目共睹,但存在用药的安全性问题,相关药企应该冷静、客观地去面对,否则即使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无法从扎堆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显然,JAK抑制剂的“药王”之路,注定并不平坦。

文 | 雷公    运营 | 廿十三  图|视觉中国

健识局

三孩政策下,辅助生殖技术能对人口

增长有多大的贡献?

刘嘉茵:贡献很小。刚刚放开三孩的时候,国家找过我们开座谈会,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计算过,比如即使放开,每年增加的人口也是有限的,按目前每年80万到100万个取卵周期测算,大约只有40-50万新生儿出生。但是将来人群年龄越来越大,成为一个生育难题的时候,辅助生殖可能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在那次座谈会上,很多专家也说了,人口增加主要不取决于技术,而是取决于生育配套政策,比如三岁以下的幼托,女性生育之后的职业保障,这都是很现实也很重要的问题,对人口的影响可能远大于辅助生殖这个技术。

论坛预告:

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2022·第六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将在江苏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届时,健识局携手动脉网,将在此次大会上联合举办“辅助生殖创新发展论坛”

这场论坛汇集业界权威、产业代表、投资机构等各界相关人士,并独家推出相关政策重磅调研报告!让我们跨界对话,共同推动辅助生殖行业向稳向好,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联系方式

了解活动详情可添加

⬅️  健识小编微信

医事药闻  点击健识局公众号

涨点健识 关注健识局视频号!

  
——  往期文章推荐  ——
年薪6000万的创新药企创始人离职,高瓴、黑石深套其中

HPV疫苗“三针变一针”?智飞生物怎么办?

新规 | 医保再开闸,收3511个品规中药配方颗粒

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扫码加我:进群交流 知情爆料 转载开白

本文来源:健识局 作者:雷公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