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职场 >
  5. 正文

PD-1、ADC双双落败,百奥泰死守生物类似药,连亏5年

健识年报03 文 | 张铃   编 | 锦瑟 集采让生物类似药之路越走越窄 百奥泰2020年运营情况核心速览 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26327.1%; 核心产品“阿达木单抗注射液” 营业收入为1.8亿,营收占比为100%,毛利率为89.1%。 公司亏损5.1亿元,2019年亏损10.2亿

健识年报03

文 | 张铃   编 | 锦瑟
集采让生物类似药之路越走越窄

 

百奥泰2020年运营情况核心速览

  • 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26327.1%;

     

  • 核心产品“阿达木单抗注射液” 营业收入为1.8亿,营收占比为100%,毛利率为89.1%。

     

  • 公司亏损5.1亿元,2019年亏损10.2亿元;

     

  • 销售人员255人,上年同期为205人,销售费用1.08亿元,上年同期为0.15亿元。

     

  • 研发投入5.62亿元,占营业收入304.15%。

 

 

在A股的生物医药企业中,百奥泰绝对算是个另类。


大批生物制药企业都从事原研创新,百奥泰却选择从生物类似药起家,试图沿着当年“恒瑞们”的道路,实现从仿制到原创的突破。


然而,现实反映出:这条路并不顺畅。3月5日,百奥泰发布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全年收入1.85亿元,净亏损5.1亿元。


这是自百奥泰公布财务数据以来,连续五个年度亏损:从2016年到2019年,亏损额持续扩大,五年累计亏损超25亿元。


好不容易获批上市的阿达木单抗类似药“格乐立”并没能改变百奥泰亏损的命运。2020 年 1 月投入市场以来,该药卖出1.8亿元,是百奥泰唯一的上市产品,也是公司的支柱收入来源。


事实上,“格乐立”开卖不久,百奥泰就选择登陆资本市场,2020年2月在科创板挂牌上市。2020年8月,百奥泰还递交了H股招股书,在上个月已经宣告港股登陆失败。


除了资本市场失利,百奥泰的创新药物研发也不顺利。2月8日,百奥泰宣布终止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用药BAT8001的临床试验;3月4日,百奥泰又宣布终止BAT8003以及PD-1单抗BAT1306两款新药的临床试验。


从生物类似药向原研新药的转型,这条路不像百奥泰想象的那么容易。

 

独木难支?

百奥泰渐入迷局

 

作为一家生物制药企业,百奥泰却有一个曾叱咤IT江湖的大股东:七喜电脑。


2009年,百奥泰的创始人李胜峰引入了七喜集团的老板易贤忠,此后由易贤忠操盘,百奥泰于2020年顺利登陆科创板。


在百奥泰成立的2003年,新药研发的浪潮还未奔涌,百奥泰也从一开始就把“生物类似药”作为突破方向。因为在那个年代,赫赛汀、修美乐等大批靶向生物药刚刚面世,成长性十分惊人。沿着这个思路,如果中国企业能做出“同款”,自然也能取得不错的市场效益。


但是等到百奥泰的第一款阿达木单抗类似药“格乐立”做出来的时候,世道已经完全变了。


2019年底的医保价格谈判中,艾伯维的阿达木单抗原研药“修美乐”降价83%进入医保。为了阻击国内即将面世大批生物类似药,阿达木单抗被拉下神坛。


这只不过是硬币的一个面,另一个面则是残酷的:“修美乐”在中国销售一直就不好。



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开发的PDB数据库,全国400多个样本医院的统计中,2012年“修美乐”的销售额为1666万元,2015年这一数字终于攀升到2385万元。但到了2017年又降回到1800万元左右。


全球销售额最高的“药王”在中国遇冷,这已经不是秘密。也就是说,百奥泰选择的对标对象,自身也不够硬。在“修美乐”降价到每支1290元之后,百奥泰“格乐立”只能更便宜:每支1160元。


而且,孤注一掷的百奥泰必须努力一搏。年报显示,百奥泰的销售费用从2019年的1500万元飙升到2020年的1.08亿元,翻了七倍还多。


为推广“格乐立”,百奥泰花费了大量的销售人员费用及推广费,255名销售人员花出去了这1.08亿元。


更要命的是,阿达木单抗类似药的赛道比百奥泰想象中拥挤得多


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海正、信达、复宏汉霖三家企业研发该类似药成功,另有处于研发中的药企超过二十家,不乏君实、正大天晴、齐鲁制药这样的大厂。虽有先发优势,百奥泰却无法安心——后发的海正、信达阿达木单抗类似药定为每支1150元。


这一价格比百奥泰还要再低10块钱。


百奥泰不得不接招。过去一年,“格乐立”在青海、浙江、湖南等省的价格下调至1150元,与对手持平。


但是,国务院在2021年初“集采常态化”的要求中已经明确: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这意味着,价格再降低一半,靠“格乐立”独苗支撑的百奥泰日子会更难过。

 

新药陷入失败魔咒

百奥泰如何自救

 

除了被同质化竞争压得透不过气,百奥泰试图创新的步伐也走得相当不顺利。


今年2月以来,百奥泰的HER2 ADC药物和Trop2 ADC药物两款抗体偶联药物的研发宣告失败,PD-1单抗也宣布终止临床试验。据统计,百奥泰在这3个项目上的累计投入超3亿元。


这其中,尤以HER2 ADC药物“BAT8001项目”的终止最令人扼腕。这是百奥泰重金压宝的项目,累计投入2.26亿元,已进入III期临床研究。相比之下,整个2020年,百奥泰20个在研项目总的研发费用也才5.63亿元。


“BAT8001”的适应症为HER2 阳性mBC、HER2 阳性实体瘤,终止原因为“存在较高的临床开发与市场风险”。宣布终止的第二天,2月9日,百奥泰股价逆市大跌18.73%,创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百奥泰终止的两个ADC项目均在国内第一梯队,公司也曾一度被认为能拿下国内第一张ADC药物的批文。


ADC药物的研发工艺难度、技术壁垒高。据2019年一项不完全统计,在临床发展已停止的大约55个传统ADC中,至少有23个由于治疗指数窄而停用,其中不乏Seattle Genetics、辉瑞等公司的产品。


尽管在年报中,百奥泰称上述终止的三个项目“对公司创新药的投入和布局不会带来实质影响”,但业内认为,三个项目的折损已经让百奥泰元气大伤。


新药研发的风险一直很大,百奥泰如何自救,成为外界关注的话题。



从年报发布前后的高管变动中,或可窥见百奥泰的自救路线:新聘任的六名副总经理中,有五人都负责临床和研发工作。信息释放得相当明显:即使经历失败,百奥泰在新药研发上没有松气。


奥泰急需第二款、第三款新药来分担“格乐立”的压力。


年报中,百奥泰披露了20个在研产品,包括生物类似药BAT1706和创新药巴替非班,分别于2021年1月和2020年10月提交上市申请,另有三款产品进入三期临床。同时,百奥泰已经和百济神州合作,将BAT1706相关知识产权及其在中国地区的产品权益有偿许可给百济神州,首付款及里程碑款总金额最高至1.65亿美元。


这笔钱成为过去一年在“格乐立”之外百奥泰营收的第二大来源,但远水难解近渴。百奥泰在2020年年报中写道:“缺乏多元化产品组合,意味着如果有限的在研产品遭受开发失败,公司将蒙受巨大损失。”


这是一句谶语,还是自励?百奥泰尚未给出答案。其他只有独苗的创新药企,也当引以为鉴。


· END ·

图源:视觉中国

本文来源:健识局 作者:张铃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