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量采购之后,营销老总的新使命
有药企营销负责人坦言:过去代理模式是厂家把底价给代理商,由其实现销售目标;现在集采模式是把底价给医保局,保障完成采购量并按时回款。那么,还需要销售吗? 01带量采购常态化,起步500个品种 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制度化,起步500个品种,国家、地方两条线同时推进。化学药过评未过评,但凡达到3家以上或销量达到一定
“ 有药企营销负责人坦言:“过去代理模式是厂家把底价给代理商,由其实现销售目标;现在集采模式是把底价给医保局,保障完成采购量并按时回款。那么,还需要销售吗?”
01
—
带量采购常态化,起步500个品种
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制度化,起步500个品种,国家、地方两条线同时推进。化学药过评未过评,但凡达到3家以上或销量达到一定规模,都绕不开各层级的带量采购。而中成药、生物制品也在酝酿合适的方式集采。
可以说,带量采购常态化的核心内涵是“应采尽采”,将临床常见、常用的药品几乎囊括进来,波及化学药、中成药、生物制药等几乎所有制剂企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带量采购,顾名思义就是集合医疗机构采购订单,拿出一定的采购量来与药企议价,以量换价、量价挂钩,并保证中选品种进入医院、优先使用、完成采购量、以及保障30天回款。
明眼人一看到带量采购这个模式,就知道过去的常规药品的营销模式大概是要完蛋了,不论是自营还是招商代理制,相当于销售环节被国家政策给打包置换,只要集采制度能保障中选品种进院、完成采购量、回款,这门生意利润低点但还是可以做下去,那么,还需要销售吗?
02
—
不能以单一视角看待全局
如果从单一视角,也就是集采品种的角度来看,销售环节被国家掌握了,政策的本意就是不让医药代表天天围着医生转,压缩医院开发、推广的费用,单一中选品种的销售是可以省去的。
然而,从企业的角度看不是这么回事。企业的发展,不是光靠一两个品种就可以支撑的,企业看待营销问题是从整体的产品结构和需求,以及满足需求的实现手段来看待的。
企业的产品线不断丰富、完善和调整,通过营销手段来实现产品的价值。因此,产品和营销都是经营的变量,不可能一成不变。一方面是外部环境产生的变化,另一方面企业自己也在主动调整应对新情况。
营销是药企实现产品价值的手段,是产品商业化的最后、最关键的一环,马克思称之为“最惊险的一跳”,任何时候都需要。如果一家企业完全按集采的政策逻辑取消所有营销体系,那么请问,这家企业是代工厂还是生产基地?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产品端导致营销端的坍塌,最终只能将自己矮化,沦为完完全全的工厂而非企业。
一个品种遇阻,不意味着销售团队解散,这样的极端情况尽管在社交媒体上时有曝光、一惊一乍,但真正由集采导致的大规模裁员并未发生。
医改不停探索循序渐进、集采的替代效应也在逐渐形成,而营销模式、营销方式岂能一成不变?
因此,大中型药企营销老总的使命,是要站在高处思考全局,不能因为两票制来了被迫解决合规问题,看到集采降价才思考应对方式,而是要整体看待行业发展的逻辑,密切关注企业的产品、营销、临床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营销体系,从战略上打造企业的产品商业化路径,从战术上着眼集采常态化下的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积极应对。
03
—
利用每一次政策调整的机会升级营销系统
在营销战略上,营销负责人应该主动进行调整体系,将每一次大的政策变化视为一次转型升级的机会而非麻烦。
2010年广东实施“三控”,要求每季度上报药品购销发票否则不得参与广东招标。一些药企凭着小聪明绕开监管,但真正聪明的是一些长期发展眼光的企业,意识到后续底价模式将遭遇产品、价格、财税、合规方面的挑战,藉此开始进行营销模式转型,从开票方式、费用结算方式、代理商管理等,一步步改进。
6年后,全国实施两票制,这些先行者已经领先大多数企业,费用、合规问题不再是最大的困扰。
其中一些企业,更是先人一步,结合MAH+CDMO+CSO模式,引入优质产品、服务项目,将其营销体系打造成为一个医疗服务平台,营销包括自家产品在内的其他药品、器械、中医适宜技术等。此时,这一营销体系已不仅仅是某家药企的,而成为全行业的。
而此前凭小聪明“过关”的则一直深陷费用、合规等具体问题不能自拔。
2018年年末开始的带量采购,在一些企业看来这是彻头彻尾的“灾难”,苦心经营多年的存量产品市场遭遇价格暴跌利润严重下降。
但换个角度看,这是企业自身不够强大造成的,薄弱的产品线(靠神药、靠钻政策空子)、残缺不齐的组织体系,跌跌撞撞到现在,集采降临,摇摇欲坠的身躯遭遇暴击岂能不倒?
正如新冠疫情期间很多企业撑不下去,表明上看是疫情影响,其实早就隐藏很大的问题,疫情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04
—
无论集采中选与否都应布局全渠道营销
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应对将集采视为一次营销转型的机遇,两票制是解决模式及交易结构问题,集采则是要构建全渠道营销体系。
我们认为,不论是否参与集采,或者参与集采是否中选,只有还有继续在行业发展下去的信心,就需要利用这个机会将营销升级为全渠道的体系。
中选,价格暴跌,要考虑院外获得增加销量的机会;未中选,公立医院市场大部分丢失,更要考虑院外寻找生存机会。
事物都是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你不考虑院外,别人迟早会考虑,你不占领这一渠道、终端,早晚会被别人占据。
这就像传统业态与互联网新兴业态那样,如今购药渠道已经被阿里、京东甚至美团、饿了么这些平台所蚕食,如果这些巨头进一步发展下去,那么由此产生的渠道将控制住包括传统零售药店在内的一帮药企,零售药店最极端的后果就是渠道和流量在别人手上,自己只能做线下的品牌展示和取药终端,这无疑是很可悲的结局。
本文来源:医药云端工作室 作者:点苍鹤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